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气候特征
【摘要】:利用丹东地区4个观测站1955—2010年逐年10月至翌年4月逐日降水量、天气现象、雪深等资料,对丹东地区南部沿海和北部山区降雪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初日、终日及初终日间隔日数、年降雪日数、年降雪量、降水相态、日最大降雪量、日最大积雪深度等平均特征不同。与山区相比,沿海降雪初期较晚,终期较早,初、终日间日数较短,年降雪日数和年降雪量相对较少。在丹东地区1955—2010年降雪时段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显著背景下,丹东地区降雪初期推迟、终期提前、初终日间隔日数缩短;降雪日数减少,其中雨夹雪日数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多;降雪量减少,其中主要是纯雪量减少;日最大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呈减小趋势;沿海和山区变化幅度不同。
|
|
|
|
1 |
兰荣华;郭志全;颜凡尘;;辽东山区泥石流特征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03期 |
2 |
刘丽丽;北京山区主导产业选择与布局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1期 |
3 |
蓝永超,康尔泗,张济世,胡兴林,陈仁升;河西内陆干旱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相互转化研究(英文)[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
4 |
魏旭辉,瓦黑提,黄刚,高子毅;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夏季云和降水及雷达回波特征[J];新疆气象;2004年02期 |
5 |
傅有机;;山区土坡开挖诱发地质灾害机理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8期 |
6 |
邓子风,张英;新疆山区降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2年04期 |
7 |
覃军,袁业畅,李燕,李源;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场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年04期 |
8 |
魏国峰;岩溶山区地表水资源的计算方法[J];水文;2002年02期 |
9 |
陈国阶,王青;中国山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非农产业的贡献[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
10 |
眭封云,王海渊;浅析山区高速公路选线[J];大众科技;2005年06期 |
11 |
冯文勇;郑庆荣;李秀英;刘丽芳;;山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
12 |
刘淑珍;山区城镇建设中的地貌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3 |
赵自胜
,李克煌;山区植物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初探——以河南伏牛山区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14 |
吕洪飞,陈立人;金华市山区无公害蔬菜基地环境质量评价[J];山地学报;1997年02期 |
15 |
袁国强,郭红玲;山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4期 |
16 |
张翔,陈清礼,胡文宝,严良俊;山区MT资料精细处理与效果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年05期 |
17 |
张秀海;山区旅游专用道路规划设计与开发思路[J];山西科技;2002年03期 |
18 |
古丽江·许库尔汗;;新疆小浆果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年01期 |
19 |
寇建涛;;修武县山区输电线路防雷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8期 |
20 |
华卉;;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浅议[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