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识论及其局限
【摘要】:正 孔子是儒家的始祖。他的认识论对我国自古以来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其局限性,则是中国古代哲学之没有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母体的原因之一。本文先叙述孔子的认识论,然后分析其不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生长的局限,并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略作比较。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认识论没什么长处和积极贡献,也不是说孔子思想就比不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孔子肯定知识的存在和确定性。他认为应当“知仁”、“知礼”、“知言”、“知人”,并且对带有神秘性的“命”和“天命”,也认为是可知的。他说“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下文引《论语》只注篇名)。他还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可知的,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毅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由上所述,孔子不仅肯定知识的确定性,是可知论者;而且可以看到,孔子所谓知的对象是“仁”、“礼”、“人”、“天命”以及社会的历史变迁,主要是以礼为核心的社会伦理关系。这是孔子对认识对象的回答,其中没有自然界的地位。
|
|
|
|
1 |
陈琦萍;;人人皆可为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2 |
孔庆福;;时代需要的孔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
3 |
叶任南;;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道统[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4 |
李锐;;孔子政治伦理思想探微[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5 |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
7 |
薛卫东;;论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如何实施“因材施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
8 |
沈浩然;;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孔子思想在建水[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9 |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
10 |
熊少武;;热爱孔学 说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