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酸型催化剂的性质及研究进展
【摘要】:概述了杂多酸型催化剂独特的结构及特性,尤其是其“假液相”反应的特点使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酸性和氧化还原性的利用,使其成为传统无机酸催化剂的有效替代品,并在非均相反应方面拥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
|
|
|
1 |
阮宇红,刘耀芳,刘植昌;二氧化硅负载杂多酸对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的催化作用Ⅰ.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失活[J];催化学报;2004年12期 |
2 |
胡雪生,陈标华,董文国,李英霞,李成岳;PW_(12)/MCM-41上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反应[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3 |
何则强,张平民,高孝恢,熊利芝;杂多化合物应用研究新进展[J];湖南化工;2000年06期 |
4 |
蒋绍亮,邓谦,蔡铁军;杂多化合物在C_4催化中的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5 |
周文辉,邓谦,岳明;纳米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方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6 |
曹小华,黎先财,柳闽生,廖晓宁;杂多酸型化合物及其研究展望[J];化工中间体;2005年02期 |
7 |
莫佳琳,付时雨;杂多酸催化氧脱木素[J];中国造纸;2003年09期 |
|
|
|
|
|
1 |
高丽娟,李锐;磷钼杂多酸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2 |
陈焕章,赵地顺;混合酸作为水杨酸异丙酯合成催化剂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1999年03期 |
3 |
毛萱,殷元骐,钟邦克;杂多酸催化研究新进展[J];分子催化;2000年06期 |
4 |
郭军,矫庆泽,段淑江,蒋大振,闵恩泽;过渡金属取代型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上环己烯的催化氧化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1期 |
5 |
侯万国,蔡西武,韩书华,孙德军,张春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铝镁氢氧化物上的吸附[J];高分子学报;1998年02期 |
6 |
马荣华;;杂多酸催化合成三醋酸甘油酯[J];高师理科学刊;2005年04期 |
7 |
蒙衍强,赵临远,唐献兰,梁敏;没食子酸十二烷醇酯的新合成方法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8 |
蔡雄辉,王光维;钨对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工业催化;2004年08期 |
9 |
蒋绍亮,邓谦,蔡铁军;杂多化合物在C_4催化中的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0 |
蒋维;Dawson型磷钨酸催化合成乳酸月桂醇酯[J];广州化学;2002年01期 |
|
|
|
|
|
1 |
杨树武,周卓华;Cu/ZnO/Al_2O_3/ZrO_2催化剂上乙醇脱氢合成乙酸乙酯Ⅰ.催化反应性能及机理[J];催化学报;1996年01期 |
2 |
赵德华,潘荫明,臧雅茹,赵学庄;MoO_3和α-Sb_2O_4相间氧溢流行为的研究[J];催化学报;1996年02期 |
3 |
高丽娟,王恩波;磷钼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4 |
吴通好,冷玉春,杨洪茂,王国甲,姜玉子,甄开吉;稀土元素对磷钼钒杂多酸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年03期 |
5 |
黄子安,钟春龙,钟邦克;以多孔金属钛片为载体的SiO_2膜的制备和表征[J];硅酸盐通报;1997年05期 |
6 |
赵德华,吕德伟,臧雅茹,赵学庄;多相催化中的溢流作用[J];化学进展;1997年02期 |
7 |
贺学忠,周亚琳,王令萱,黎甜楷,毕只初,张曼华,沈涛;含长链烷基吡啶卟啉LB膜的表征及光电性能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98年05期 |
8 |
周锡波,庞先杰,钟邦克;多孔钛片上S-1膜的原位合成、表征及应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7年04期 |
9 |
张洪泰;叶兴凯;张素贤;苏为平;吴越;;杂多酸催化性能的研究——Ⅱ.12-钼和12-钨杂多酸催化烯烃环氧化物与苯甲醇的醚化[J];石油化工;1990年08期 |
10 |
王文涛,钟邦克;以多孔钛片为载体的氧化铝膜的制备和表征[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