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资料构建探空资料的定量应用可靠性分析
【摘要】:使用2007、2008年5~9月北京南郊观象台的微波辐射计探测的温湿度数据和风廓线仪探测的水平风数据构造特种探空资料,将其与常规探空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探讨了它们定性和定量应用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特种探空的各要素与常规探空具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定性分析使用时可有效弥补常规探空时间分辨率低的不足。但是,在定量使用过程中,对不同要素需区别对待:(1)特种探空的温度和经向风、纬向风的一致性好、误差较小,具有较好的定量使用价值;由于微波辐射计探测的相对湿度误差较大,造成特种探空的露点温度与常规探空的一致性较差、偏大明显;定量使用时需要订正。(2)不同时次和不同高度各要素的表现不同,08时(北京时间,下同)和20时的一致性好于02时和14时,这可能与样本数的差异和要素的日变化特征等因素有关;露点温度和纬向风的平均误差随高度增加明显增大,温度和经向风的平均误差随高度增加变化不大。(3)由特种探空得到的热力、动力稳定度参量,除粗理查逊数外,其他参量与常规探空计算得到的参量具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在定性使用上是有价值的。在定量使用时,需要视参量包含的温度、湿度、风等基本要素的误差程度而定。其中,与湿度相关的参量,如CAPE(对流有效位能)、Δθse(500 hPa与850 hPa的假相当位温θse之差)、K指数、湿度垂直梯度和温度露点差等参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而仅与温度廓线、低空风廓线相关的参量,如垂直温度梯度、0°C和-20°C层高度、低空垂直风切变等参量的绝对误差很小,具有很好的定量使用价值。
|
|
|
|
1 |
刘晓阳;毛节泰;李成才;王美华;;大气水汽总量的垂直分解[J];高原气象;2007年03期 |
2 |
赵柏林,尹宏,李慧心,杜金林,胡成达,朱元竞;微波遥感大气层结的原理和实验[J];中国科学A辑;1980年09期 |
3 |
赵柏林,朱元竞,韩庆源;微波波段大气的衰减作用之实验研究[J];气象学报;1987年01期 |
4 |
何生存;郭三刚;王治邦;龚静;;黄河上游地区秋季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微波遥感[J];青海气象;2005年03期 |
5 |
赵兵科;邵德民;鲁小琴;徐同;翁永元;;多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在0713号“韦帕”台风登陆前后探测性能及特征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9期 |
6 |
姚作新;吕鸣;贺晓东;赵玲;刘振新;喻辉;;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乌鲁木齐探空站的辅助性探测研究[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1期 |
7 |
贺宏兵,杜晓勇,胡明宝;遥感反演水汽总量和云水总量的研究[J];气象科学;2000年02期 |
8 |
周嵬;吴宏议;田海军;;基于微波辐射计资料浅析对流降水云内与环境温差[J];干旱气象;2011年01期 |
9 |
陈洪滨,吕达仁,魏重,刘锦丽;空基微波辐射计遥感晴天大气可降水量:不同通道组合和亮温函数形式的效果的比较分析[J];大气科学;1996年06期 |
10 |
刘朝顺;吕达仁;杜秉玉;;地基遥感大气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总量的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11 |
姚展予;彭亮;;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的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2009年02期 |
12 |
刘建忠;张蔷;;微波辐射计反演产品评价[J];气象科技;2010年03期 |
13 |
刘亚亚;毛节泰;刘钧;李峰;;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廓线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研究[J];高原气象;2010年06期 |
14 |
金仲辉;张玮;张宏名;郑洪来;赵仁宇;郭凤莲;;玉米微波辐射特性测量数据分析[J];遥感信息;1992年04期 |
15 |
蔡立华;微波辐射计在人工增雨中的观测实验[J];山西气象;1998年04期 |
16 |
赵仁宇;杨春林;郭凤莲;张玉谦;赵凯;;用机载八毫米成象微波辐射计探测海冰[J];海洋技术;1985年04期 |
17 |
林海,忻妙新,魏重,郝跃奎,邹寿祥;雷达和微波辐射计联合系统探测云中含水量和雨强分布的研究[J];大气科学;1984年03期 |
18 |
宫菀民
,邹坚峰;地面雷达-辐射计联合测量降水的数值实验[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
19 |
黄勇;采用微机的噪声注入式微波辐射计方案[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85年01期 |
20 |
陈洪滨,许丽生;空间被动微波遥感地球大气和陆洋面[J];大自然探索;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