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激光雨滴谱降水量与人工降水量的对比分析

祝伟  刘园园  李克  张楚龙  李少华  
【摘要】:本文将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2011-2012年期间的激光雨滴谱估测降水量与该站人工定时观测降水量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和分析,发现激光雨滴谱估测降水量与人工定时观测降水量总体较为接近,均方根误差较小,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来看,在雨天时激光雨滴谱估测的降水量小于等于人工降水量,雪天则相反;激光雨滴谱初安装时,误差较小,随时间推移,稳定度逐步下降;大风使人工降水量测值偏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文贤,陈金荣,齐久成;雨滴尺度谱谱参数和形状因子的分析[J];气象;1996年04期
2 黄伟,张沛源,葛润生;风廓线雷达估测雨滴谱参数[J];气象科技;2002年06期
3 张鸿发,蔡启铭;高原山地降水的微结构特征[J];高原气象;1988年04期
4 牛生杰,安夏兰,桑建人;不同天气系统宁夏夏季降雨谱分布参量特征的观测研究[J];高原气象;2002年01期
5 吴兑;宁夏一次暴雨的地面雨滴谱和雷达反射因子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1987年04期
6 刘立兵,王勤;用雨滴谱资料校验XDR雷达回波强度[J];四川气象;2003年03期
7 何珍珍,金安简,杨蕴玉,黄文娟 ,朱凌云,龙颖宏;雨滴谱取样代表性问题[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8 李斌,黄钢;雨滴谱特征量分析及人工催化时机的选择[J];新疆气象;1996年06期
9 严采蘩,陈万奎;国外雨滴谱分布函数的数值试验结果[J];气象;1993年09期
10 邢本清,张素芬,牛淑贞;利用雨滴谱资料估算郑州地区雨强[J];河南气象;1998年03期
11 陈德林,谷淑芳;暴雨滴谱微波辐射特征[J];气象;1987年06期
12 王兆宇;;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雨滴谱特征量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2期
13 邓雪娇,黄浩辉,吴兑;广州地区汛期强降水的微物理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6年02期
14 宫福久,李子华,陈宝君,李艳伟;一次北上台风降水微结构演变特征[J];气象科学;1997年04期
15 杨道侠,严采蘩;下沉气流对Z-I关系的影响[J];气象;2002年04期
16 蒋义芳,汤达章;降水粒子的最大直径对速度三阶中心矩法的影响[J];气象科学;2001年01期
17 陈德林,谷淑芳;暴雨微物理结构特征[J];大气科学;1990年03期
18 张云峰,黄建平,朱彬;哈尔滨地区雨滴直径分布函数[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9 李铁林,周毓荃,冯杉;河南省冷锋降雨微物理结构特征[J];河南气象;1996年02期
20 陈宝君,李子华,刘吉成,宫福久;三类降水云雨滴谱分布模式[J];气象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苏杭;;雨滴谱检定曲线的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2 刘海月;;火箭人工增雨雨滴谱观测和效果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刘黎平;牟荣;许小永;胡志群;;一次飑线过程的动力和微物理结构及滴谱变化对降水估测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4 郑立生;张永坤;;吉林省伊通2004年夏季两次过程雨滴谱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辉志;陈勇;;锡林河流域小尺度降雨特性的初步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季风动力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余果;郑国光;蔺洪涛;邵阳;;祁连山山区地形云降水雨滴谱观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进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封秋娟;李培仁;申东东;孙国德;;一次低涡云系影响下的地面雨滴谱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舒若杰;高建恩;吴普特;田栋;;基于计算机绘图软件的雨滴谱测定新方法[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王建恒;陈瑞敏;王国宁;;一次小尺度强降水火箭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景鑫;牛生杰;王式功;郝天依;;积层混合云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红燕;雨滴谱仪器的设计与雨滴谱资料的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6年
2 周非非;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倩;雷州半岛盛夏对流性降水物理特征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2 封秋娟;一次典型层状云降水物理特征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马新成;黄河上游秋季对流云降水特征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杨洁帆;层状云数值模式与实际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5 李新俊;基于CFD方法的建筑风驱雨量及雨压荷载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俊杰;我国人影技术获得显著提高[N];中国气象报;2003年
2 曾晓伟 袁野;安徽进行人工增雨外场试验[N];中国气象报;2003年
3 通讯员 石燕;X波段双偏振雷达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记者 王兵 通讯员 林刚;安徽人影指挥平台投入使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