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宜播种面积的影响

付雨晴  丑洁明  董文杰  
【摘要】:基于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熟制的相互关系,得到农作物潜在播种面积,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和其他因子对其综合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实际播种面积增长缓慢,空间差异明显,华中实际播种面积占比最大而新疆最小,西南、华中、东北和新疆实际播种面积增加,西北、华南、华东和华北减少;在≥10℃积温指标下,1986—2009年我国潜在的不可耕地面积平均值相对1961—1985年减少约34.33%,一年一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仍占约50%,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地区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综合≥10℃和≥0℃两个积温指标,我国潜在播种面积缓慢增长,与实际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他综合因子则在总体上对潜在播种面积的增长有徽弱抑制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蔡新玲;高红燕;王繁强;吴素良;雷向杰;;气候变暖背景下关中地区水热资源变化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3期
2 李元华;田国强;杨贤;刘莉;;河北省近50年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3 樊静;;近40年来奇台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1期
4 张智;林莉;;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2期
5 高明超;杨伟光;;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6 庞德谦,傅志军;气候变化与宝鸡市粮食产量关系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7 李元华;刘学锋;刘莉;张梅;;河北省近50年0℃界限温度积温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8 冶明珠;郭建平;蒋跃林;赵俊芳;袁彬;;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9 ;声音[J];新知客;2008年10期
10 蔡哲;李迎春;;气候变化对江西省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11 陈浩;罗怀良;李勇;;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盐亭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2 魏喜陆,黄丛木,史坚;三江平原腹地农作物最大可利用≥10℃热量资源分析[J];现代化农业;1998年10期
13 沈少华;;气候变化对霞浦县粮食生产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14 ;欠了账,总是要还的[J];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12期
15 戴晓苏;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地理分布的潜在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1997年01期
16 刘德祥,董安祥,陆登荣;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2期
17 王正旺;庞转棠;张瑞庭;魏建军;杨艳萍;;长治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7年03期
18 陈利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J];种子科技;2008年04期
19 任爱臣;金银顺;冯娟;王春杰;高山;;气候变化对黑龙江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20 顾红;杜春英;高永刚;刘丹;宫丽娟;于瑛楠;李宇光;李竑积;董洁;;黑龙江省近48年积温和降水的变化及其对作物种植带的影响(英文)[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海英;杨兴国;万信;;陇东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机理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胡菊芳;;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3 唐湘玲;吕新;;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5 李茜;张绍恢;陈敏;;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7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王淑香;;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何如;黄梅丽;李艳兰;黄雪松;;近五十年来广西近岸及海岛的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朱超;;近60年长江三角洲气候变化初步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5 马丽娟;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6 段居琦;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邬光剑;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1年
8 何云玲;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9 杨萍;青海湖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陈英玉;共和盆地达连海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杰;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2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爽;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孟丹丹;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涂莹;气候变化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陈欢;重庆气候变化基本特征与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冯明;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黄聪;克拉玛依人工林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D];新疆大学;2010年
9 张国胜;青海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孙晓娟;气候变化对阿克苏河流域径流量及平原水库的影响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宋振峰;气候对西北农作物有何影响[N];甘肃日报;2009年
2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华凌;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N];人民日报;2008年
5 记者 刘向 马世骏;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菡娟;“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N];新华日报;2008年
8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林而达 采访人 王丽 单丽静;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提高农业适应能力[N];中国气象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冯洁;实质性技术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记者 杨梅菊 通讯员 郭战峰;气候和气候变化业务工作新思路[N];中国气象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