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马铃薯品种用于加工油炸薯片的适宜性
【摘要】:中国马铃薯品种数量繁多,品质指标差异性大,这些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炸薯片制品的品质,为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加工油炸薯片的适宜性,试验以国内外广泛种植的74个品种的马铃薯为原材料,分别测定原料的8个加工指标(水分、淀粉、还原糖、总糖、灰分、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蛋白质)及油炸薯片的4个品质指标(蛋白质、感官得分、脆性、白度),随机选取56个样品为校正集,其余18个样品为验证集,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薯片综合评价指标与马铃薯原料加工指标X1~X8之间的回归模型,模型决定系数R2=0.607,调整后R2=0.585,F=26.815,sig.=0.000,拟合度较高,回归模型显著。同时利用验证集样品对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论表明薯片综合评价指标预测值与真值相关系数为0.502,显著性为0.034,相关关系显著,该模型可用于实际油炸薯片综合品质评价。通过K-means聚类法对74个马铃薯品种加工适宜性进行初步划分,筛选出适宜加工薯片的品种15个,评价结果与实际应用现状相符。所建模型可应用于实际马铃薯油炸薯片加工适宜性评价,为中国马铃薯产业选择特定薯片加工品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
|
1 |
姚志龙;庆阳地区甜玉米栽培及加工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3年04期 |
2 |
农训学;;石斛的采收与加工[J];农村新技术;2010年20期 |
3 |
任跃英,孟祥颖,李向高;药用植物特点与中药材基地建设[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4 |
于晓东;;党参加工技术研究[J];人参研究;2010年02期 |
5 |
肖北鹰,魏双进,马步州,韩国彪;微孔膜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年01期 |
6 |
周仕春,黄明远,弓加文,赵启友;沙湾范店白术引种栽培方法与加工技术的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7 |
程灶燧;;金银花的栽培与加工[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
8 |
陈庆文;郭运青;;海南香草兰产业发展概况[J];热带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
9 |
胡庚成;;杜仲树皮的采剥与加工[J];陕西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
10 |
赵仁勇;优质小麦生产与优质小麦标准[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年08期 |
11 |
王庆南,戎新祥,赵荷娟,徐生;菜用甘薯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南京农专学报;2003年01期 |
12 |
王桂安;;关于安徽小麦增产增收的一些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2006年05期 |
13 |
黄文霞;何觉民;陆建农;;国内外蓖麻杂种优势利用和蓖麻加工研究现状[J];作物研究;2006年05期 |
14 |
余启高;梁频;;鱼腥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
15 |
钟祥标;;浅析我省马铃薯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J];云南农业;2007年11期 |
16 |
郭桂义;刘鑫;刘继云;;信阳毛尖茶发展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
17 |
王国泽;;莜麦的加工及综合利用前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8 |
潘伟明;;糯玉米生产现状及其产品开发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
19 |
张宣宣;黄佑谊;邱质华;梁少东;邓跃林;蒲英远;颜惜玲;卢小良;;柱花草生产、加工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11年01期 |
20 |
马富裕,曹连莆,叶祖德;新疆48个春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