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区耕地等别空间分布特征
【摘要】:在总体上把握西部区耕地质量分布特征,对于制定适合西部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对策意义重大。该文以西部区12省的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结果为基础,分析了西部区耕地等别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区耕地等别范围为4~15等,平均等别为11.2等,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耕地等别总体偏低;西部各省耕地等别差异明显,广西、四川、重庆等南部省份等别较高,等别集中在6~10等,甘肃、内蒙、青海等北部省份等别较低,集中在10等以后;从土地利用分区来看,西南区的耕地等别高于西北区和青藏区;从标准耕制度分区来看,各一级指标区间耕地质量分布差异明显,华南区、江南区、四川盆地区等地区耕地等别较高,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东北区的耕地等别较低;同一指标区内,耕地复种次数越多,等别越高,灌溉水田或水浇地的等别总体高于旱地,海拔低的耕地等别高于海拔高的耕地等别;西部区的耕地等别分布特征表明,优先保护复种指数高的耕地,相同复种指数的优先保护水浇地和水田。该研究为制定西部区耕地空间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对策提供依据。
|
|
|
|
1 |
何文清;严昌荣;刘勤;刘爽;;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现状与建设途径[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年S1期 |
2 |
刘凌云;孙依斌;崔晓临;;QuickBird遥感影像在区域耕地定级中的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5期 |
3 |
夏合群;;金融危机背景下外商投资对优化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
4 |
王洪波;程锋;张中帆;郧文聚;;中国耕地等别分异特性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
5 |
侯华丽,郧文聚,朱德举,刘瑞平,刘丽,陈银;县域耕地的样地法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
6 |
严力蛟,王兆骞,曹卫星,杜建生,杨京平,陈杰;水稻群体质量若干指标的模拟及其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00年04期 |
7 |
王民杰;大型热管空气预热器的优化运行与构造改进[J];化肥工业;2002年01期 |
8 |
倪绍祥;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6期 |
9 |
魏永辉,陈佑斌,黄千建;优化资源配置 调整经营思路[J];农业科技管理;2003年02期 |
10 |
杨敬锋;李亭;陈志民;;决策树C4.5算法结合模糊判决算法的土地评价方法(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3期 |
11 |
崔云鹏,张胜利;泥河沟流域塬(坡)面水土保持工程体系结构优化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
12 |
陈效杰;半夏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1998年04期 |
13 |
李文建;鄂尔多斯高原沙质灌木、半灌木草地绒山羊优化生产模式的设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4 |
王岩;关于对虾池混养中的几个问题[J];台湾海峡;1999年01期 |
15 |
郑晓冬,Mehenmeder.A.M.Ali;姬松茸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16 |
孙维恭!471039,冯一兵!471039,孙海波!471039;传动系优化及与发动机合理匹配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0年04期 |
17 |
韩延成,徐云修;开敞式水闸闸室段结构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年04期 |
18 |
张育海;南方集体林区集材生产优化选择分析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0年01期 |
19 |
林武,方辉;发挥旱作优势 促进结构优化[J];福建农业科技;2000年S1期 |
20 |
王学明;有机菌肥厂工艺设计优化[J];贵州化工;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