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研究
【摘要】:在我国北方旱作地区进行了连续 7a的玉米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田间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保护性耕作的平均土壤体积质量虽较传统耕作高 5 ,但不会导致土壤严重压实 ;土壤含水率较传统耕作平均增加 12 ,深松地达 2 0 .7 ,提高了土壤保蓄水能力 ;玉米产量平均增加 13 ,且成本降低。研制了不同的播种机防堵机构以及组合式限深切草器与双齿盘拨草配合防堵的 2 BMQF- 4 C型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和可调翼铲式深松机
|
|
|
|
1 |
裴泽莲,张旭东,姚志刚,尤晓东,李秀娟,张旭;2BQMS-2型坐水播种机施水效果初步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5年05期 |
2 |
谭国波;边少锋;方向前;赵洪祥;张丽华;孟祥盟;;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我省的研究方向[J];吉林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3 |
李兵;李洪文;;2BMD12型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的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03期 |
4 |
廖庆喜,高焕文,王世学,舒彩霞;免耕播种机新型锯切防堵装置的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6期 |
5 |
魏延富,高焕文,李洪文;三种一年两熟地区小麦免耕播种机适应性试验与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
6 |
蒋金琳,高焕文;免耕播种机播种带玉米根茬处理装置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
7 |
刘立晶,高焕文,李洪文;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
8 |
廖庆喜,高焕文,舒彩霞;免耕播种机防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
9 |
徐迪娟;李问盈;王庆杰;;2BML-2(Z)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研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0 |
廖庆喜,王世学,高焕文;免耕播种机新型锯齿防堵装置防堵机理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
|
|
|
|
1 |
裴泽莲;丛福滋;张旭东;姚志刚;尤晓东;李秀娟;张旭;聂影;刘军;常立志;王洪亮;;2BQMS-2型坐水播种机施水初步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2 |
吴仕宏;李宝筏;包文育;;新型垄作耕播机破茬清垄装置的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
3 |
裴泽莲;丛福滋;张旭东;姚志刚;尤晓东;李秀娟;张旭;聂影;;2BQMS-2型坐水播种机施水初步研究[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
|
|
|
|
1 |
孔德军,王世学,高焕文;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松耕作业机具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4年01期 |
2 |
杜兵,廖植樨,邓健,张进,古润生;小麦地保护性耕作措施和压实对水分保护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3 |
陈君达,李洪文;旱地玉米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和机具体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4 |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5 |
李洪文,陈君达,高焕文,王树东;旱地表土耕作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年02期 |
6 |
李洪文,高焕文,周兴祥,毛宁;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经济效益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年03期 |
7 |
付增光,杜世平,廖允成;渭北旱地小麦留茬深松膜侧沟播耕作技术体系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2期 |
8 |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旱地保护性耕作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3期 |
9 |
师江澜;刘建忠;吴发启;;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1期 |
10 |
何文清;赵彩霞;隋鹏;高旺盛;严昌荣;;农牧交错带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与前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4期 |
|
|
|
|
|
1 |
张宪法,张凌云,于贤昌,张振贤;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5期 |
2 |
李秧秧,黄占斌;节水农业中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J];节水灌溉;2001年03期 |
3 |
高旺盛,钟志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进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04期 |
4 |
刘安能,孟兆江;玉米调亏灌溉效应及其优化农艺措施[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
5 |
孟兆江,刘安能,庞鸿宾,王和洲,贾大林;夏玉米调亏灌溉的生理机制与指标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
6 |
黄修桥,李英能,顾宇平,赵乐诗;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
7 |
何欢乐,蔡润,潘俊松,王晓晔;盐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年02期 |
8 |
赵满全,赵士杰,窦卫国,候海旺,佘大庆,霍庆儒;2BM—9型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3年06期 |
9 |
易飚;Proe(MXD)运动仿真与机构运动分析实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0 |
于慧春,刘俊峰,冯晓静,杨欣,封莉;双圆盘开沟器开沟沟形的计算机模拟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
|
|
|
|
1 |
王延好,张肇鲲;保护性耕作在加拿大的研究及现状[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2期 |
2 |
彭文英;张雅彬;;免耕对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评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4期 |
3 |
潘涛,吴建民;2BMFS-5/10型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的设计[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4 |
徐迪娟;李问盈;王庆杰;;2BML-2(Z)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研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5 |
罗红旗;高焕文;姚宗路;邸英良;;固定道垄作小麦玉米两用免耕播种机的研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6 |
廖庆喜,高焕文,舒彩霞;免耕播种机防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
7 |
吴明亮,官春云,汤楚宙,谢方平,杨文敏,赵进辉;2BF-6型稻茬田油菜免耕联合播种机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8 |
胡春胜,陈素英,赵四申,张西群;玉米整秸覆盖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初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9 |
江晓东;王芸;侯连涛;李增嘉;王雪;郭志华;;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
10 |
马洪亮;高焕文;魏淑艳;;驱动缺口圆盘玉米秸秆根茬切断装置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
|
|
|
|
|
1 |
贾延明,尚长青,张振国;保护性耕作适应性试验及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
2 |
吴崇友,金诚谦,魏佩敏,夏晓东,卢晏;保护性耕作的本质与发展前景[J];中国农机化;2003年06期 |
3 |
刘亚俊
,侯国青
,周景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3年04期 |
4 |
李洪文,陈君达,邓健,赵卫东;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5 |
赵合;赤峰市松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应性和发展前景探析[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2年04期 |
6 |
黄国勤;江西稻田保护性耕作的模式及效益[J];耕作与栽培;2005年01期 |
7 |
;河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总结(节选)[J];农机科技推广;2005年02期 |
8 |
徐永升;;“懒汉种田”引发农耕革命[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8年10期 |
9 |
;保护性耕作在抗旱保苗中发挥重要作用[J];北京农业;2009年06期 |
10 |
张利霞;张霞;;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浅谈[J];河北农业;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