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端午;;厦门大学关于当前美育状况的思考[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2 |
韩德民;;个性意识、想象力与同情心——有关美育属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3 |
邵同;;毛泽东早期美育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
4 |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5 |
李道刚;;通往内心之路——孔子美育目的论[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
6 |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7 |
李奇茂;;由视觉审美观点剖析现代伦理生活[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
8 |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9 |
;周扬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前的讲话要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
10 |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