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障对流动沙丘植被重建作用的研究
【摘要】:从流动沙丘表面硬度、植物多样性变化等方面研究了沙障对流动沙丘生态修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沙障不同位置、不同植被盖度下,沙面硬度值变化呈现出波浪型变化趋势,并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沙面硬度值也增大。不同沙障设置年限(3~7年)内植物种逐渐增加,分别为2、5、4、5、5种,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分别为28粒/m2、133粒/m2、305粒/m2、277粒/m2和694粒/m2。沙障铺设方式或沙障类型(即高立式或矮立式)不同对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同,但沙障对天然植物种的入侵和定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
|
|
1 |
张光富,郭传友;恢复生态学研究历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2 |
赵廷宁,曹子龙,郑翠玲,孙保平,丁国栋;平行高立式沙障对严重沙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种子库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3 |
杨文斌,王晶莹,王晓江,刘立城,魏永新;科尔沁沙地杨树固沙林密度、配置与林分生长过程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4 |
李雪华;韩士杰;宗文君;李晓兰;蒋德明;;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5 |
崔国发;固沙林水分平衡与植被建设可适度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6 |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基;景增春;丁路明;;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群落物种特征和均匀度的重要性[J];草地学报;2005年04期 |
7 |
杨汝荣;我国西部草地退化原因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草业科学;2002年01期 |
8 |
王宏,乌恩其,谢建华,呼和,柯建武;科尔沁草地荒漠化现状、成因及整治措施——以科左后旗为例[J];草业科学;2002年04期 |
9 |
郑春芳;李凤山;;科尔沁草地沙漠化成因及其可持续发展初探[J];草业科学;2006年04期 |
10 |
李锋瑞,赵丽娅,王树芳,王先之;封育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群落结构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