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共轭光再现技术的可擦写式全息光存储实验系统的优化

仇翯辰  门克内木乐  李鼎  龚岳  赵春鹏  薄斌  贾维国  
【摘要】:将一种生物光致变色材料——基因改性细菌视紫红质BR-D96N薄膜为记录样品,进行了共轭参考光再现可擦写式全息图像存储实验,并将其结果与参考光再现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利用相同光路,还进行了透射式和反射式全息存储实验,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反射式全息比透射式全息图记录可以获得高的信噪比,但衍射效率较低;共轭参考光再现可以实现对波前畸变的补偿,并且与参考光再现光路相比,共轭参考光再现可以实时监测衍射图像的形成及变化过程.通过记录光和读出光光强的调整(再现光光强约为物光或参考光光强的1/1000),可以消除读出的破坏效应.同时还证明,BR-D96N薄膜具有响应速度快,感光灵敏度高,擦写次数高,空间分辨率高,稳定耐用,使用方便等显著优点,非常适合作为一种动态全息或全息缓存记录介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洁,章正廉,张玉柱;脱脂菌紫质与天然紫膜水合变化的比较[J];生物物理学报;1990年01期
2 杨俭华,王光毓,张志广,林书煌;用菌紫质薄膜传感器进行图像边缘检测的研究[J];生物工程进展;1997年03期
3 胡坤生,王大辉,谈曼琪;外加电场对平板膜(BLM)中单体菌紫质分子bR光电响应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90年01期
4 胡坤生,沈莉莉,孙纹琦,谈曼琪;不同状态菌紫质分子的光电响应及其与pH的关系[J];科学通报;1987年24期
5 胡坤生,袁燕华;脂质泡中的菌紫质旋转运动的介质依赖性[J];生物物理学报;1995年02期
6 贺俊芳,徐大纶,姚保利,王敖金,胡坤生;细菌视紫红质的光电特性[J];光子学报;1996年12期
7 王敖金,胡坤生;菌紫质膜对315nm辐照的光反应[J];生物物理学报;1996年01期
8 丽英;门克内木乐;李蓉萍;;BR-D96N光致变色特性及其光存储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年04期
9 胡坤生;缬氨霉素以及膜电位对菌紫质分子在脂质囊泡膜中运动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89年04期
10 姚保利,徐大纶,侯洵;利用泵浦-探测方法研究菌紫质光循环[J];光学学报;199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静;裴广玲;;聚合物微球对光致变色材料的吸附及变色性能[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刚;郭国聪;;一些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张梓华;;用相位共轭器消除光纤传输中的信号畸变[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4 曾娟;陈耀明;;相位共轭技术在水下声通讯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聂玉生;胡坤生;彭程航;孙照勇;张兴康;;Tb~(3+)对嗜盐菌菌紫质光循环影响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6 张卫平;黄燕;韦文楼;;白光——光栅再现菲涅尔全息图方法及应用[A];广西光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菅冀祁;张启程;王玉英;贾惠波;徐端颐;;光致变色材料及其在光存储中的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8 装广玲;李小宁;付中玉;金玲;田宁;;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聂玉生;胡坤生;孙照勇;张兴康;;金属离子对嗜盐菌菌紫质光循环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孟继本;黄华鸣;宋志毅;陈培丽;付亿方;;纳米有机光致变色新材料在服装、纺织品行业上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利;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全息和光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2 周涛;光纤相位共轭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郑媛;菌紫质光致变色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4年
4 门克内木乐;俘精酸酐光致变色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5年
5 朱永祥;受激布里渊散射若干问题的探索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朱永祥;受激布里渊散射若干问题的探索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刘静欣;瓜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韩俊鹤;菌紫质光致变色和光致各向异性的理论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9 肖晓晟;利用色散管理和相位共轭抑制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克尔效应[D];清华大学;2006年
10 滕东东;基于掺铁铌酸锂的体全息相关识别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丽英;菌紫质光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孙静;多孔聚合物微球制备及负载光致变色材料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董卫斌;菌紫质光诱导折射率变化及在全息存储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4年
4 阎肃;BR-D96N薄膜全息图像存储实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董凤琴;菌紫质光循环的随机特性及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崔华坤;生物细胞数字全息显微成像的相位畸变校正[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7 刘新立;基于杂多酸和俘精酸酐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茂哲;基于事件概念的菌紫质光循环研究及其FFT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建军;掺杂SBN晶体在光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10 陈肖卓;新型长链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陆慕寒;光致变色材料让纺织品神奇新颖[N];中国纺织报;2004年
2 陆慕寒;我国光致变色材料研究达世界先进水平[N];中国纺织报;2004年
3 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教授 朱绍龙;光源显色性的评价方法(下)[N];消费日报;2007年
4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傅怀平;全息图真好看[N];科技日报;2001年
5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凯华;变色纤维及面料的生产和应用[N];中国纺织报;2005年
6 小日;激光全息防伪的优势与魅力[N];中国包装报;2005年
7 金银河;全息标识烫印技术[N];中国包装报;2002年
8 胡燕;吸引观众眼球的全息纸盒[N];中国包装报;2008年
9 陈希荣;纳米防伪新技术[N];中国包装报;2006年
10 亦闻;塑料制品防伪技术进展迅猛[N];中国包装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