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热重差热法研究三种工业镍催化剂上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
【摘要】:用脉冲热重差热法考察了三种工业甲烷化镍催化剂,并用Ni/Al_2O_3催化剂作对照。实验表明含镧催化剂镍的分散度,一氧化碳吸附热均高于对应的不含镧催化剂,生成甲烷的转化频率也是含镧考高。含镧催化剂反应过程积炭较多,这些催化剂积炭后一氧化碳吸附量下降不多,但对甲烷生成量的影响较大,这意味着生成甲烷需要较大的活性集团。
|
|
|
|
1 |
陈宗杰;王泽;王天元;;焦炉气甲烷化催化剂制备和性能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0年06期 |
2 |
高晓庆;王永钊;李海涛;赵永祥;;Mn助剂对Ni/γ-Al_2O_3催化剂CO_2甲烷化性能的影响[J];分子催化;2011年01期 |
3 |
郑荣兵;徐新良;徐亚荣;王吉德;;复合载体镍基催化剂的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年04期 |
4 |
马胜利;谭猗生;张清德;韩怡卓;;不同形貌Ni/γ-Al_2O_3催化剂催化CO甲烷化反应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年03期 |
5 |
沈岳年;郭清松;张立;锡林;;低镍甲烷化催化剂中镍和氧化镧的分散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86年01期 |
6 |
罗久里;郭迎朝;;在“J_(101)”及“77-65”上CO和CO_2的化学吸附与甲烷化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0年07期 |
7 |
庄叔贤,孙汉芳,崔献英,屠兢,林敏,江展昌,黄新楠;硫化钼催化剂上甲烷化反应的研究——合成气在 MoS_2/Al_2O_3上甲烷化反应的特征[J];燃料化学学报;1988年03期 |
8 |
陈实;朱起明;刘殿求;杨光华;;低压合成甲醇Cu/ZnO/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表征与二氧化碳作用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7年04期 |
9 |
陈实;朱起明;刘殿求;杨光华;;低压合成甲醇Cu/ZnO/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表征与二氧化碳作用的研究[J];石油学报;1987年04期 |
10 |
冯仰婕;镍催化剂硫中毒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
11 |
姜和兰;张艳梅;;稀土添加剂对烃类转化Ni/α-Al_2O_3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J];石油化工;1992年09期 |
12 |
马胜利;谭猗生;张清德;韩怡卓;;α-Ni/γ-Al_2O_3催化剂催化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9年06期 |
13 |
陆炜杰,伏义路,许存义,黄志刚,范崇正;甲烷化反应过程中硫化的钼催化剂的拉曼光谱研究[J];分子催化;1989年02期 |
14 |
伏义路;徐小云;李锡青;;变换-甲烷化催化剂上氢和水的吸附及其与CO的反应性能[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
15 |
周革;陈诵英;彭少逸;;硫化M_oO_3/Al_2O_3甲烷化催化剂上不同吸附物种的作用[J];合成化学;1993年01期 |
16 |
顾天雁;;对催化氢化反应机理的新认识[J];化学通报;1993年10期 |
17 |
杨静;石秋杰;李包友;;ZnO基复合载体负载Ni催化剂催化噻吩加氢脱硫[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年01期 |
18 |
林振锟,任韶玲,庞礼;添加氧化镧对镍催化剂上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1989年02期 |
19 |
高锦春;朱卓群;陈霭璠;;Ni催化剂上CO甲烷化的研究[J];石油化工;1989年04期 |
20 |
周革,陈诵英,彭少逸;可逆与不可逆吸附的CO在甲烷化反应中的作用[J];燃料化学学报;199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