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1880—2010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

任永建  宋连春  肖莺  
【摘要】:利用1880—2010年中国东部66站夏季降水数据,开展夏季长序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显著,华北、江淮和华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经验正交分解结果表明,偶极型("-+"和"+-")和三极型("+-+"和"-+-")分布是中国东部夏季的两种主要降水模态。夏季500 h Pa高度场年代际分量与同期太平洋SST典型相关分析(BP-CCA)得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正位相可以激发出负的PJ型遥相关波列,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华北降水偏少;反之亦然。同时,通过滑动相关分析发现,中国东部不同区域的夏季降水对PDO不同位相的响应特征存在差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秋霞;赵勇;何清;;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夏季降水变化趋势对比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3年02期
2 ;用指标站做夏季降水预报[J];气象;1975年04期
3 А·И·斯尼特科夫斯基;李天纵;;夏季降水的分析与预报[J];甘肃气象;1984年03期
4 司有元;京津冀夏季降水的自然正交函数特征[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5年03期
5 陈兴芳,宋文玲;欧亚和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分析和预测应用[J];高原气象;2000年02期
6 况雪源,钟利华;南宁近百年夏季降水的奇异谱分析[J];广西气象;2000年S1期
7 刘德,李永华;重庆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四川气象;2000年04期
8 施能,王永波,马丽,顾骏强;浙江省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J];科技通报;2001年05期
9 马振锋;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预测模型[J];气象;2002年11期
10 胡桂芳,奚秀芬;山东夏季降水量场预测模型研究及预测试验[J];气象;2002年12期
11 周涛;贵州夏季降水与环境场[J];贵州气象;2004年S1期
12 张礼平,丁一汇;全球地表(海表)前期温度与中国及华中地区夏季降水的关联[J];气象学报;2005年03期
13 万莉莉,王琴,边笑芬;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J];甘肃农业;2005年07期
14 刘毅;何金海;王黎娟;;近40 a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J];气象科学;2005年05期
15 孙丞虎,李维京,张祖强,何金海,张兴强;淮河流域冬春季土壤温湿度异常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应用的研究[J];气象学报;2005年01期
16 韩艳凤,江志红,王冀,张艳梅;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科技;2005年02期
17 张艳梅,江志红,王冀,韩艳凤;贵州地区夏季降水特征及其预测方法[J];气象科技;2005年02期
18 韩艳凤;徐长哲;;半个世纪以来鞍山市春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19 张艳梅;;六盘水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06年04期
20 建军;余锦华;;登陆我国台风与华北夏季降水的相关[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江;马锋敏;何拥凤;;1959—2008年江西省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陈优平;;嘉兴市夏季降水特征分析[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提汝媛;顾亚进;刘健;况雪源;王红丽;;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蓝俊倩;;近60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优平;;嘉兴市夏季降水特征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郝立生;;河北省夏季降水规律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毅;何金海;王黎娟;段相宏;;近40年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春雨;张运福;;辽宁省近50年夏季降水变化及区域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李如琦;;新疆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毅;何金海;王黎娟;;重庆地区近4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宁;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各向同性分区及其气候学特征[D];兰州大学;2007年
2 贾建颖;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金大超;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的区域性特征及重大异常事件形成机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4 王遵娅;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5 朱玉祥;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对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丽玲;ENSO和IOD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刘婷婷;基于土壤湿度和年际增量方法的我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预测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袁爱军;近30年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异常特征及成因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李瑞芬;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及其年代际变化的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刘毅;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海、气背景场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6 刘颖;春季地气温差分布异常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7 常钢;山西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郭玲;中国夏季降水影响因子评估和统计预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龚强;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10 李小兰;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闫蓓;北京夏季降水对奥运赛事有何风险[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实习记者 何孟洁 孙楠 安佳;我国夏季降水变化呈两大趋势[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