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及其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应用
【摘要】:人对外界冷热的调节和舒适感 ,不能根据气温或其他单一的气象要素来评价。要真正全面表述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必须运用人体热量平衡模型 ,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全面考虑了所有相关的气象要素、行为参数 (活动和服装 )和人体参数。运用上海有限域数值天气预报和热量平衡模型计算了体感温度 ,以衡量人体在环境中的热舒适状况。
|
|
|
|
1 |
陈桂标;人体舒适度的预报方法[J];广东气象;2000年04期 |
2 |
孙化南;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J];知识就是力量;1999年04期 |
3 |
石秀云;;格尔木地区夏季体感温度预报方法[J];青海气象;2004年03期 |
4 |
王欣睿;景元书;;我国东部城市冬夏季人体舒适度比较[J];广东气象;2005年04期 |
5 |
黄静;天气舒适度的分析和应用[J];气象;2001年11期 |
6 |
李凤云,杨玉霞;体感温度预报方法的改进[J];气象;2002年04期 |
7 |
吴结晶,李瑞光,穆美舒,刘建波,刘春光;青岛市区夏季暑热指数初探[J];气象;2000年04期 |
8 |
田明远;体感温度小议[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9 |
骆月珍,石蓉蓉,陈海燕;人体舒适度预报中体感温度的引进、修正及应用[J];浙江气象;2002年03期 |
10 |
薛龑波,宋洪盛,滕修波;烟台市体感温度预报方法[J];山东气象;2000年04期 |
11 |
万智超;徐州体感温度时空分布之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12 |
马舒,郝英华;浅谈迈向新世纪住宅户型设计[J];太原科技;2000年01期 |
13 |
郑敬刚,张景光,李有;郑州市热岛效应研究与人体舒适度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0期 |
14 |
李环姣;董婕;丁金梅;董华英;;西安市春夏季高校宿舍室内小气候观测与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5 |
王雁;吴宜进;熊安元;刘义;;湖北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模糊综合评判[J];贵州气象;2009年02期 |
16 |
刘梅,于波,姚克敏;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及气候要素的效应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17 |
杨静;体感温度的研究及业务化应用[J];新疆气象;2002年02期 |
18 |
王宝钧;宋翠娥;;张家口市气候资源避暑效应评价——兼与承德市、秦皇岛市的比较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19 |
卢俊;;不等跨柱网混凝土肋梁楼盖平面选型问题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20 |
唐文君;闵敏;景元书;;长江三角洲夏季气候舒适度模糊评判[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