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气象要素场低频特征及其与夏季区域降水的关系
【摘要】:利用 1 995~ 1 998年中日季风实验期间拉萨等 4个高原自动天气站观测资料 ,结合 1 995 /1 996年 NCEP/NCAR逐日资料 ,研究了青藏高原气象要素场低频位相结构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不同区域降水的关系。发现夏季低频感热和低频潜热具有同位相 30~ 5 0 d振荡 ,当低频感热增强 ,则同期高原降水量减少 ;反之 ,则高原降水量增加。低频纬向风传播分析发现 1 995 /1 996年冬季高原是低频振荡的汇 ,2 0 0 h Pa低频纬向风在冬季与低频地面气压有显著的负相关 ,与地面低频感热的位相差为 3π/8,时间滞后约为 1周。进一步分析表明 :2 0 0 h Pa纬向风
|
|
|
|
1 |
杜品仁,李起彤;长江下游地区地震的日月周期性[J];地震地质;1992年02期 |
2 |
周汉明,黄思骥,孟宪章;光学相衬显微术在地学中应用的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01期 |
3 |
孙国武,陈葆德,刘晓东;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与黄河上游水量枯丰的关系[J];高原气象;1992年01期 |
4 |
Kevin Hamilton;杨义文;;对近期提出的太阳-QBO-天气之间关系的看法[J];气象科技;1993年02期 |
5 |
汪子丹,朱建新;介观系统中的位相相干效应[J];自然杂志;1995年06期 |
6 |
金美芳;菲涅尔公式和半波损失[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7 |
郭茂田,刘社文,王滨,张建民;银盐位相型体积全息图的优化处理[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8 |
陈文静,苏显渝,谭松新;Fourier变换轮廓术中对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J];光电子.激光;1999年06期 |
9 |
周小莉,张永炬;全息图的优化处理[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
10 |
赵锡平,刘国,王传奎;偶对称势垒透射系数的解[J];济南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