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地区植被类型变化气候效应的虚拟数值试验
【摘要】:利用区域气候模式 (RegCM 2 )对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华北西部两个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植被类型分别由草地变为农田和森林后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程度进行虚拟数值试验 ,结果表明 ,我国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由草地变为耕地或森林将使得这些地区夏季降水减少 ,温度升高 ,5 0 0hPa位势高度升高 ,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的位势高度降低 ,从而使副高减弱 ,不利于我国北方的降水增加 .从虚拟数值试验的对比中可发现 ,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地区植被类型改变比西北东部、华北西部地区植被类型改变所引起的降水减少、温度升高和副高减弱效果显著 .此外 ,对于同一个地区的植被类型改变而言 ,由草地变为森林比由草地变为耕地所引起的降水减少、温度升高和 5 0 0hPa位势高度变化效应大 .因此 ,根据数值试验结果可知 ,退耕还草可能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改善环境的有效方式 ,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为开展有序人类活动的最佳地区
|
|
|
|
1 |
刘惠民;金其龙;黄祚伟;孙小东;;流域植被对水量平衡影响的模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
2 |
姜大膀,王式功,郎咸梅,董光荣,尚可政,杨德保;沙漠化扩展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沙漠;2001年04期 |
3 |
罗哲贤;植被覆盖度对干旱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J];地理研究;1985年02期 |
4 |
李维京,张小礼,李小泉,章基嘉;海温对月平均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J];应用气象学报;1993年S1期 |
5 |
黄梅,何于班;正态随机变量设计和数值试验[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6 |
郭大梅;丁治英;;潜热和惯性不稳定与气旋爆发性发展关系的数值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7 |
张中锋;刘启汉;拓瑞芳;;台风Maggie路径异常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6年01期 |
8 |
袁金南;万齐林;黄燕燕;丁伟钰;;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试验[J];热带气象学报;2006年02期 |
9 |
郁淑华;肖玉华;高文良;;冷空气对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07年06期 |
10 |
赵玲玲;王霞;;一类四阶牛顿变形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09期 |
11 |
康健;毕秀国;刘超;;非均质随机分布对岩石热破裂影响的数值试验[J];岩土力学;2008年S1期 |
12 |
王霞;张银银;;一个三阶牛顿变形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14期 |
13 |
王则柯;Kuhn算法的程序实施及数值试验[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981年03期 |
14 |
张学洪,曾庆存;正压大气非线性波的数值试验[J];中国科学B辑;1983年04期 |
15 |
吕秋强,周钢,刘应中;浅水方程初边值问题几种新的差分格式及其数值试验[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9年03期 |
16 |
万齐林,余志豪;一个斜压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及其数值试验[J];热带海洋学报;1991年02期 |
17 |
胡瑞金,刘秦玉;台湾海峡地区地面风场数值试验和数值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18 |
刘熙明,季劲钧,纪立人;大气中40—60天低频振荡形成的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1993年02期 |
19 |
姚日升;唐东升;田永祥;;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高低层热源异常对定常波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20 |
姜万录,张淑清,王益群;混沌运动特征的数值试验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