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探讨了广州市某绿色蔬菜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化合物的检出率除洛美沙星为85%以外,其余均为100%,平均含量为0.80~24.95μg.kg-1,以诺氟沙星(24.95μg.kg-1)为主,其次为环丙沙星(15.40μg.kg-1)和恩诺沙星(7.68μg.kg-1)。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总含量在7.15~122.25μg.kg-1之间,主要分布在50~100μg.kg-1之间,平均为48.85μg.kg-1。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均高于绿色蔬菜基地土壤。同一基地不同蔬菜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有一定差异,但化合物组成特征差异不大。研究区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低于兽药国际协调委员会(VICH)筹划指导委员会的抗生素生态毒性效应触发值(100μg.kg-1),表明生态风险较小。
|
|
|
|
1 |
蔡道基,江希流,蔡玉祺;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Ⅰ.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与评价[J];农村生态环境;1986年02期 |
2 |
刁治民;浅谈土壤微生物的净化作用[J];青海环境;1996年02期 |
3 |
徐维海;张干;邹世春;李向东;刘玉春;;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水体中痕量抗生素[J];环境化学;2006年02期 |
4 |
陈冠雄,商曙辉,吴杰,胡连生,禹阿东;土壤释放的 N_2O 的原位测定[J];生态学杂志;1990年02期 |
5 |
黄韶华,王正荣,周华荣,刘建军,牛永绮;新疆荒漠区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环境关系的初步探讨[J];新疆环境保护;1997年01期 |
6 |
于建垒,宋国春,万鲁长,曹德强,于迎春;乙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年05期 |
7 |
颜春荣,张晓强,高巍,刘贤进;土壤微生物对化学农药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J];江苏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
8 |
蔡诗文;;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J];环境保护;1982年10期 |
9 |
龚平;多效唑的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J];环境科学;1996年04期 |
10 |
杨元根,Paterson E,Campbell C;重金属Cu的土壤微生物毒性研究[J];土壤通报;2002年02期 |
11 |
罗艳;土壤微生物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J];生态环境;2003年03期 |
12 |
赵华,徐浩,叶兴祥;甲胺磷等三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04年05期 |
13 |
雷通明;土壤化学发展动态和展望[J];土壤;1980年06期 |
14 |
成日至;;利用土壤微生物处理有毒废气[J];环境;1996年08期 |
15 |
高敏苓;戴树桂;;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6 |
白洁;孙学凯;王道涵;;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综述[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3期 |
17 |
王海慧;郇恒福;罗瑛;刘壮;高玲;黎春花;刘国道;;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1期 |
18 |
王慧荣;徐灏龙;;浅谈在抗生素生产企业实施清洁生产[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9期 |
19 |
J.E.Rechigl;D.L.Sparks;石光森;;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评论[J];重庆环境科学;1987年03期 |
20 |
朱鲁生,王军;乙草胺和莠去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J];土壤与环境;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