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张毅  吕卫星  陆骁臻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心搏骤停环境、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及肾上腺素用量等相关指标。结果心肺复苏(CPR)成功率10.46%,两组性别、年龄和肾上腺素用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心搏骤停环境、胸外按压开始时间和电除颤开始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尽早CPR、电除颤能显著提高CPR成功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周建民;徐月新;赵婷;;灵活应用心肺复苏措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S1期
2 孙跃宏,夏桂虎;心肺复苏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3 邓玉英;;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年05期
4 陈永成;;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年02期
5 江倩华;冯锡烜;刘书雁;;有创动脉测压指导下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20期
6 陈小凤;聂时南;季娟娟;孙涛;孙守松;;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19年01期
7 徐伟;毛恩强;;心肺复苏机救治院内心搏骤停患者的疗效[J];河北医学;2018年02期
8 程友林;冯恩民;张爱云;王海玲;李维东;;超长复苏95分钟抢救心搏骤停成功1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26期
9 杨坚毅;持续心肺复苏120分钟抢救心搏骤停1例[J];广西医学;2002年05期
10 李培杰,陈天铎;对传统心肺复苏顺序的再认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3期
11 谢伟山;伍运辉;姜椿法;蔡幼群;卢裕丰;莫伟荣;;心肺复苏仪与徒手胸外按压在老年心搏骤停患者复苏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9年20期
12 蒋丹宇;;院内心搏骤停12例行心肺复苏救治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12期
13 徐晓峰;;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对胸部外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治效果探究[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04期
14 付阳阳;徐军;朱华栋;于学忠;;心肺复苏中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19年01期
15 杨仿;周海芳;何建群;王辉;王凤华;叶远玲;;成人心搏骤停实施体外循环心肺复苏4例[J];中国乡村医药;2021年18期
16 姚成洲;孙明;吴超;张威;;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26期
17 龚幼平;杨贞文;谢章辉;;急诊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方伟钧;田昕;王家燕;;急性肺动脉栓塞致心搏骤停心肺复苏160分钟存活1例[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王立祥;;《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析[A];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健康产业成果展示洽谈会学术论文集[C];2014年
3 黄子通;;心肺复苏:你真正掌握了吗?[A];第十二届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杜朝晖;李建国;;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A];重症医学——2011[C];2011年
5 王立祥;;《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中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协作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二届组稿会暨第五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7 陈寿权;冷巧云;刘玉荣;高玉芝;薛继可;李章平;李惠萍;黄唯佳;程俊彦;章杰;何爱文;;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海林;徐再春;许秀娟;吕丹阳;季聪华;;超长心肺复苏临床分析[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陈寿权;薛继可;李章平;李惠萍;黄唯佳;程俊彦;章杰;晏平;;不复苏意愿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马善符;黄科昌;;心肺复苏时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的临床初步观察[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11 唐忠志;赵智刚;刘洁;;3人心肺复苏团队在急诊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2 王立祥;;2016心肺复苏专家共识[A];2017第1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学术年会与第12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学术年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7灾害医学与急危重症高端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灾害医学十年回顾资料集[C];2017年
13 陈寿权;;心肺复苏进展与展望[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4 张慧利;罗旭睿;谭位华;;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变化临床意义[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5 王郝;;从院内心肺复苏角度理解新指南对复苏顺序的改变[A];重症医学——2011[C];2011年
16 任晓红;单飞;;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A];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健康产业成果展示洽谈会学术论文集[C];2014年
17 李春盛;;现代复苏时的药物应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18 刘禹赓;李春盛;;心肺复苏的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9 管军;李蕊;董兰;刘雪峰;马林浩;林兆奋;;便携式胸腔按压机在心肺复苏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0 陈鑫;聂时南;;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影响研究综述[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徐剑锋;丙二酸二甲酯对大鼠心肺复苏脑损伤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孙峰;心肺复苏过程中呼出二氧化碳对复苏预后判断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3 胡莹莹;心肺复苏中新型心电识别技术减少按压中断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4 张丽利;容积-二氧化碳波形衍生参数在心肺复苏质量及预后监测中的价值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年
5 胡辉莹;人体胸廓胸外按压的生物力学测试与有限元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6 李爽;院外心搏骤停数据库构建及基于MCLP的急救资源优化配置与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年
7 张和华;胸阻抗信号监测心肺复苏质量的方法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8 李永勤;心肺复苏自动化过程中的关键算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9 龚渝顺;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按压造成的心电信号干扰抑制算法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10 余明;胸外按压过程中伪迹抑制与心电节律辨识算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11 宋凤卿;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负面效应及低温对其干预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2 李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家兔模型脏器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沈俭;心肺复苏训练模型的优化设计与操作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徐胜勇;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谢馥懋;不同时期院内成人超长时程心肺复苏效果的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郭攀峰;淮安市某园区人群心肺复苏知识意愿与培训状况的调查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7年
5 徐鹏;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肺复苏后心肌细胞损伤干预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千磊;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7 沈徐;中小学生旁观者心肺复苏的培训以及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对其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8 黄凤;心肺复苏患者MIP-1α、UCH-L1变化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改变相关性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9年
9 胡志硕;脑肠肽在大鼠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10 宋健婷;目击者心肺复苏对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9年
11 谢吐秀;NLRP3炎症小体介导小鼠心肺复苏后细胞焦亡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12 方卫;4-苯基丁酸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13 王成龙;基于最佳医疗实践守则的心肺复苏MCPS建模与验证[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14 栗甜;ACE2-Ang(1-7)-MasR轴在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15 谢彪;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海马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16 高宇;富氢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的调控[D];南京大学;2016年
17 徐一笑;基于Utstein模式的院内死亡病例心肺复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18 刘相圻;中西医结合心肺复苏效果影响因素的病例及动物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19 陈启江;复苏后早期快速诱导的治疗性低温对猪心肺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年
20 魏健民;基于无线通讯体外心肺复苏质量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燕山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李孟;急救不专业该被质疑吗[N];中国商报;2020年
2 记者 董剑南;社区有了“救命神器”[N];陕西日报;2022年
3 记者 李颀;180分钟学会“一招救命”[N];中国红十字报;2021年
4 本报记者 陶婷婷;危急时刻让的哥、的姐也能“救”在身边[N];上海科技报;2020年
5 钱勇 马向晨;开辟心肺复苏快速给药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郝丽霞;中国心肺复苏与公益慈善发展论坛在石家庄举行[N];河北科技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王潇雨;心肺复苏,抢回骤停的生命[N];健康报;2019年
8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兰天鸣;社会急救系统等待一次心肺复苏[N];中国青年报;2016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楚超;心肺复苏——与死神“拔河”[N];保健时报;2015年
1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急重症医学科 马可;实施心肺复苏你有后顾之忧吗[N];健康报;2021年
11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尚志文;沈城持有救护员证中小学教师达1%[N];沈阳日报;2021年
12 本报记者 于娟;普及心肺复苏 共同守护生命[N];中国医药报;2018年
13 本报记者 蒋韡薇;现场急救难以尽善尽美 我们能做的是学习提高[N];中国青年报;2015年
14 本报记者 潘希;心肺复苏急救遭遇免责困境[N];科学时报;2011年
15 记者 李广;民盟市委会:建议在东莞普及心肺复苏抢救技能[N];东莞日报;2020年
16 本报记者 李丹青;急救教育,为何离公众这么远?[N];工人日报;2017年
17 实习生 董达 记者 尹翠莉 张淑会;应急救护短板如何补齐[N];河北日报;2017年
18 本报记者 李颖;急救教育,不该远离公众[N];科技日报;2017年
19 特约记者 宋琼芳 通讯员 樊丽达;让更多人成为急救高手[N];健康报;2017年
20 本报记者 刘志勇;心肺复苏的中国力量[N];健康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