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表面热力学特性的Washburn动态法测试
【摘要】:微细粒中煤浮选的突出问题是选择性差、精煤产品灰分高,而润湿性是影响微细颗粒分选重要的界面性质,基于此,考察了煤样与主要杂质矿物高岭石的表面热力学特性。用Washburn动态法,以正己烷、1-溴萘、甲酰胺、去离子水为液体分子探针测量其对不同密度级微细粒中煤样品及高岭石的润湿过程,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润湿速率并计算亲油亲水比,联合Washburn方程和vanOss-Chaudhury-Good理论对不同密度级煤粉样品以及高岭石的表面自由能进行估算,并进行煤泥的分布释放实验。研究表明:随煤样密度级的增加,正己烷对煤样的润湿速率降低,且变化不大,去离子水对煤样的润湿速率增高,两者对高岭石的润湿速率分别为0.010 1,0.020 6 g2/s,远大于对煤样的润湿速率;煤样随密度级的增加亲油亲水比值LHR值减小,1.5~1.6 g/cm3与1.6~1.8 g/cm3中间密度级煤样的润湿速率和LHR值相近,高岭石的LHR值最低,为1.44,呈亲水性;各个密度级样品的非极性成分γLsW呈略微降低趋势且其值基本一致,均低于高岭石的γLsW,样品表面自由能极性成分中氢键作用的碱性力与LHR值呈正相关。该煤样分布释放浮选实验结果与各个密度级样品表面性质测试结果吻合。
|
|
|
|
1 |
朱建光,朱玉霜;新FX─127~#选煤油浮选煤泥试验[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94年03期 |
2 |
侯彤;陶秀祥;吕则鹏;高俊荣;马强;周生芳;张颖;;煤泥浮选中矿物赋存状态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1期 |
3 |
付万全;推广高频筛 实现煤泥厂内回收[J];煤质技术;1996年01期 |
4 |
洪瑞燮,张春林;煤泥离心筛分器[J];选煤技术;1997年01期 |
5 |
宋剑华,胡军,原丰贞;利用浮选柱回收凤凰山矿废弃煤泥的设计研究[J];煤炭工程;2001年10期 |
6 |
刘庆;先进的煤泥洗选和脱水工艺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03年08期 |
7 |
朱开金,李敏,李江,邹恩平;利用酿酒残液制备煤泥浮选剂的实验研究[J];煤化工;2004年05期 |
8 |
邱长贵;邢台矿选煤厂煤泥水系统探索与实践[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5年02期 |
9 |
;煤泥沉淀层厚度指示器[J];选煤技术;1976年01期 |
10 |
李贤国;煤泥水流程的探讨(煤泥予先处理)[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
11 |
谢广元,施秀屏,欧泽深,高敏;高效MN-5阳离子絮凝剂及其特性研究[J];煤炭学报;1998年03期 |
12 |
黄崇煜;田陈矿选煤厂煤泥水系统改造浅析[J];煤质技术;2003年04期 |
13 |
陶有俊,路迈西,蔡璋,匡亚莉,赵跃民;细粒煤浮选动力学特性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14 |
许铁建;转筒干燥机干燥压滤煤泥的工艺及应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4年06期 |
15 |
张宝玉;;表面改质机在东曲矿选煤厂的应用[J];中国煤炭;2007年06期 |
16 |
苏雪梅;;煤泥制备水煤浆的几点分析[J];科技风;2009年24期 |
17 |
王杰;;乳化药剂对煤泥浮选的影响[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0年03期 |
18 |
刘福盛,苏永宏;煤泥回收系统的改造与管理[J];选煤技术;1996年01期 |
19 |
韩学刚,冯臣亮,陶东风,吴大为;BZ系列渣浆泵在煤泥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J];选煤技术;1996年03期 |
20 |
纪宗山;望峰岗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的改造[J];能源环境保护;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