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TM植被指数和冠层温度差异遥感监测棉花冷害
【摘要】:大范围地、及时地遥感监测棉花的冻害状况及损失对安排救灾、灾后评估有着现实的意义。利用2001年6月7日、8月10日和2000年8月7日ETM影像,结合农业灾害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统计数据,通过植被指数变化和冠层温度差异对新疆沙湾2001年8月初棉花结桃时发生的冷害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与往年未遭受冷害的同期棉花植被指数相比,棉花植被指数NDVI绝对差值降低区域占67.8%,其中下降0~0.2占51%,下降大于0.2占17%,降低百分比处于0~20%。植被指数和温度图像散点图呈现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3。其中未受冷害影响,植被指数增加,长势较好的棉花冠层温度平均为26.4℃,植被指数未变化区域为27.6℃,植被指数降低较多,冷害程度较重区域冠层温度约为29.3℃,冠层温度差异显著。基于ETM遥感影像植被指数变化幅度和冠层温度差异可用于冷害程度区域划分。
|
|
|
|
1 |
尹飞虎;棉花冷害与育种[J];新疆农垦科技;2002年01期 |
2 |
吴珍龄,胡国权,王康;激动素(KT)对冷害稻苗的保护作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3 |
徐明阳,西山岩男;防御水稻冷害的栽培技术和作物学──日本的粮食和日本农学Ⅲ[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
4 |
周有印;谢付振;;小麦栽培管理冷害发生原因及应对技术探讨[J];吉林农业;2010年09期 |
5 |
而东;谈谈低温冷害[J];新农业;1985年15期 |
6 |
张矢;日本寒地稻作考察[J];世界农业;1984年06期 |
7 |
胡預生,轉可欽;谈谈棉花的灌溉与排水[J];安徽农业科学;1964年02期 |
8 |
;从成县棉花花铃期调查,看甘肃的棉花生产问题[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4年02期 |
9 |
;棉花迟发低产原因初析[J];中国棉花;1978年02期 |
10 |
;加强花铃期管理 力争棉花三桃“丰收”——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J];农业科技通讯;1972年07期 |
11 |
;怎样施好棉花当家肥[J];上海农业科技;1974年06期 |
12 |
黄租根;;棉花施硼 增产显著[J];江西农业科技;1981年08期 |
13 |
朱瑞昌,许甫超,邓继久;1987年春寒冷害引起大麦不实现象的观察[J];湖北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
14 |
娄登仪,范正辉,屠美英,李秀章,徐立华,何循宏;涝灾棉的恢复与补救[J];中国棉花;1992年04期 |
15 |
宗学凤,刘大军,王三根,吴文斌,胡雪琴;细胞分裂素对冷害水稻幼苗膜保护酶热稳定蛋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16 |
廖新华,张建华,王建军,杨晓洪,徐转;芸苔素内酯对水稻孕穗期冷害的防治初报[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7 |
付文进,范宏迪,杨燕,何建军,杨治明,陈国庆;施用速乐硼对棉花生长的影响[J];新疆农垦科技;2005年06期 |
18 |
张勇;周红梅;;棉花育苗施用苗床专用肥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10期 |
19 |
邹绍文;周志成;殷碧祥;蔡新初;;棉花专用配方肥应用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
20 |
陈秀双;;矮壮素50%水剂调节棉花生长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