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高山植物的物候和种群分布格局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
【摘要】: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高山雪床,沿着融雪梯度分别设置早融、中间和晚融3个融雪部位,然后测定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长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longifolium)和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在3个融雪部位上的物候差异以及种群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早融到晚融的梯度上,3个物种的物候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推迟。其中,开始生长的时间推迟12~14 d,始花期推迟6~8 d,盛花期推迟6 d左右,但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融雪部位上的衰老枯黄期趋于一致,这标志着在晚融部位同一植物的生长期要缩短。在种群层次上,长叶火绒草和圆穗蓼的分布格局随着融雪的推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基本上表现为从早融部位的集群分布到中间或晚融部位的随机分布。川西小黄菊在各个融雪部位上都表现为集群分布,但集群的强度随融雪的推迟逐渐减弱。
|
|
|
|
1 |
辛金生;王东红;辛彪;于铁树;罗爱清;;西洋参引种栽培试验报告[J];山西林业科技;1992年02期 |
2 |
周锡顺;;华山松优树子代性状变异与相关初报[J];贵州林业科技;1992年03期 |
3 |
孙国芝;于连君;;气候因子与红松各物候期预测模型的建立[J];林业科技;2006年05期 |
4 |
赵忠宝;万福绪;刘奕琳;张维玲;;杨粮复合系统内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5 |
彭彪;盖新敏;陈勇;周逢芳;林雄平;;木荚红豆生态学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6 |
梅秀艳;孟宪武;卢国珍;王世忠;马艳丽;于欣;;优良灌木树种的引种试验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年01期 |
7 |
王芳玲;石磊;;滨藜属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0年02期 |
8 |
贵州省杉木物候观察协作组;钟远春;;贵州杉木物候期及年生长规律的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1983年03期 |
9 |
姜岳忠,荀守华,秦光华,乔玉玲,王月海,王桂岩;黑杨室内切花杂交花枝物候期观察[J];山东林业科技;2003年06期 |
10 |
王迎,马玉敏,玄成龙,杨红河,耿玉杰,李冬梅;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苗期生长特性初步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
11 |
王小兰;兰州市区16种树木春季物候期观测[J];甘肃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
12 |
徐文铎;何兴元;陈玮;胡健波;闻华;;沈阳城市森林主要树种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0期 |
13 |
刘正祥;张华新;刘涛;;省沽油生物学特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
14 |
李智;;野生灌木树种驯化初报[J];山西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
15 |
陶仲华;罗微;林钊沐;贺军军;韦焕琦;;高产新品种橡胶树不同物候期叶片大量元素含量研究[J];土壤通报;2009年05期 |
16 |
梅秀艳;孟宪武;卢国珍;王世忠;;优良灌木树种的引种试验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
17 |
王志涛;;几种灌木树种在青海省东部宜林地的引种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0年04期 |
18 |
刘占荣;;酒泉市大果沙棘优良品种对比试验[J];河北果树;2011年01期 |
19 |
张鹏宇;;秋冬季造林技术要点[J];河北林业;2008年03期 |
20 |
李守勇,孙明高,李学宏,祝玉;11个黑杨无性系物候期变异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