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斗科三树种幼苗对不同光环境的形态响应与适应
【摘要】:采用100%、56%和32%3种光强进行人工控光处理,研究锥栗、水青冈和青冈1年生幼苗对不同光环境的形态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锥栗、水青冈和青冈1年生幼苗对不同光照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形态响应,其生长指标随光环境的变化程度表现出锥栗水青冈青冈。随着光照的减弱,3树种幼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锥栗幼苗的现存叶片数、叶长、叶宽、单叶面积表现出随光照减弱逐渐减少,水青冈和青冈幼苗的现存叶片数随光照减弱呈下降趋势,而其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则呈明显增加趋势。锥栗幼苗叶面积在全光环境最大,而水青冈和青冈幼苗叶面积均以56%光照强度最小。3树种幼苗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比都随光照减弱呈增加趋势,锥栗和水青冈的这种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而青冈则无明显差异。不同树种的幼苗在不同的光环境下生物量积累有明显差异。锥栗、水青冈生物量随光照的减弱明显降低,锥栗降低幅度比水青冈明显,而青冈没有明显差异。3树种幼苗在不同的光环境下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没有明显变化。质量指数可以反映苗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可为判断更新苗移植成活率提供依据。3树种幼苗均表现出在全光下质量指数最高,锥栗、水青冈幼苗在全光下质量指数明显大于遮荫处理,而青冈幼苗的质量指数在3种光环境下没有明显差异。
|
|
|
|
1 |
郭文硕,黄宗安;锥栗对栗疫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2 |
胡哲森,时忠杰,李荣生,陈念东;闽北锥栗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2期 |
3 |
;建瓯多举措增强锥栗品牌效益[J];中国果业信息;2010年11期 |
4 |
陈辉,何方;生长调节剂、稀土对锥栗产量影响的机理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
5 |
;建瓯锥栗产品进入世博会展馆[J];中国果业信息;2010年08期 |
6 |
冯丽贞,陈友吾,郭文硕;植物次生物质与锥栗对栗疫病抗性之间的关系[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7 |
吴盛清;;锥栗水肿病的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年05期 |
8 |
李家骏;张学信;;镇坪县的锥栗林[J];陕西林业科技;1986年01期 |
9 |
杨志玲,龚榜初,陈增华,吴士元,吴连海,余建功;锥栗果实经济性状的数量化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
10 |
郑诚乐,张小红,黄宁,江由;锥栗不同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初报[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2年04期 |
11 |
郭文硕;锥栗对栗疫病的抗性与氨基酸的关系[J];林业科学;2002年01期 |
12 |
.吴建勤,张思禄;锥栗炭疽病的研究 Ⅰ.病原的确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3 |
冯素珍;;锥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7年06期 |
14 |
张世珍;;低产锥栗高产优质栽培技巧[J];福建农业;2010年01期 |
15 |
周燕凤;;山地锥栗园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05期 |
16 |
李华君;;锥栗园冬季科学管理技术[J];福建农业;2006年11期 |
17 |
罗中华;袁朝霞;;锥栗的栽培与经营[J];湖南林业;2009年09期 |
18 |
魏永青;邹传增;;建瓯锥栗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J];福建农业;2011年05期 |
19 |
杨子旺,康文通,陈顺立,叶剑雄;栗大蚜Lachus tropicalis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武夷科学;1998年00期 |
20 |
叶国藩,郭文硕;锥栗对栗疫病抗性与超氧物岐化酶之间的关系[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