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毛竹林的碳密度和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

周国模  姜培坤  
【摘要】: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毛竹林碳密度和碳贮量以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毛竹不同器官碳密度波动在0 4 6 83~ 0 5 2 10g·g- 1 ,按碳密度高低排列依次为竹根 竹秆 竹蔸 竹枝 竹鞭 竹叶 ;碳贮量在毛竹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以竹秆占比例最大 ,为 5 0 97% ,其次为竹根 ,占 19 79% ,占比例最小的是竹叶 ,仅占 4 87% ;毛竹林生态系统中碳总贮量为 10 6 36 2t·hm- 2 ,其中植被层 34 2 31t·hm- 2 ,占了 32 18% ,枯落物和土壤层 (0~ 6 0cm) 72 131t·hm- 2 ,占了 6 7 82 % ;毛竹林乔木层碳素年固定量为 5 0 97t·hm- 2 a- 1 ,与粗放经营竹林相比 ,毛竹集约经营 10年后 ,竹林生态系统中碳贮量减少了 8 133t·hm- 2 ,但乔木层年净固定碳量增加了 0 5 89t·hm- 2 a- 1 。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郭湘军;;垦覆深度对毛竹林出笋和成竹影响的试验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4年01期
2 何家祥;材用毛竹林砍伐技术[J];安徽林业;2000年06期
3 张贵铭;彭忠亮;;低产毛竹林的改造措施[J];现代园艺;2006年02期
4 李玉胜;笋材两用毛竹林低改技术[J];安徽林业;2001年06期
5 一丁 ,郭土林;傈水县实生毛竹林近影[J];江苏林业科技;1981年01期
6 黄志敏;;毛竹林高产高效合理结构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14年03期
7 詹向平;彭坚;;江西宜黄县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探讨[J];世界竹藤通讯;2011年04期
8 周家顺;;材用毛竹林的冬季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9 梁加逊;毛竹林竹鞭群体结构剖析[J];江苏林业科技;1981年01期
10 梁英荣;;大径毛竹林的培育要领[J];农家科技;2005年02期
11 张俊春;发展毛竹林基地 建设高效林业[J];中国林业企业;1998年04期
12 王锡武,程洪宝;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浙江林业科技;1996年04期
13 裘福庚,张加德;论毛竹林的疏笋[J];林业科技通讯;1981年10期
14 廖群英;;竹林喷灌对毛竹林生长影响的研究[J];种子科技;2021年22期
15 贾晓晖;;毛竹林冬笋高产培育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2020年05期
16 柳炳辉;;不同抚育方式对毛竹林产量影响探讨[J];绿色科技;2021年03期
17 游丽华;;低产毛竹林成因及改造技术探微[J];南方农业;2020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金福;占拥法;兰红星;董志燕;;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汤孟平;;基于相邻网格调查的近自然毛竹林结构特征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3 郭晓敏;牛德奎;杜天真;张露;刘苑秋;刘福军;李向荣;;毛竹林平衡施肥技术及效应研究[A];PPI/PPIC(钾磷研究所/加拿大钾磷研究所)中国项目部1999年论文汇编(下)[C];1999年
4 余林;熊彩云;肖复明;徐海宁;曾伟;熊振宇;;江西安福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特征[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顾小平;吴晓丽;汪阳东;;毛竹林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柳丽娜;;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赵明水;刘亮;陆森宏;詹敏;;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扩张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C];2009年
8 华锡奇;汪奎宏;周文伟;童晓青;叶华琳;;论浙江省毛竹林生态经济型栽培经营[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童以平;潘建平;严国琴;宣涛涛;;毛竹林经营类型的细分化刍议[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郭晓敏;李滋仁;周桂香;张文元;牛德奎;;毛竹平衡施肥钾肥效应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1 刘迪钦;;受SO_2短期污染毛竹林发笋成竹功能恢复调查[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2 漆良华;范少辉;艾文胜;毛超;孟勇;;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3 王小明;曹永慧;周本智;李正才;;雨雪冰冻灾害干扰对不同海拔毛竹林凋落物的影响[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4 王小明;曹永慧;周本智;李正才;;雨雪冰冻灾害干扰对不同海拔毛竹林凋落物的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5 杜晴洲;赵明水;;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边际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A];浙江省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6 肖复明;范少辉;汪思龙;官凤英;于小军;申正其;;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估算[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17 刘蔚漪;范少辉;张昌顺;余林;黄金华;;闽北不同类型毛竹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分析与评价[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8 杨清平;;毛竹林理水固土功能评述[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9 高志勤;谢锦忠;傅懋毅;格日勒图;;毛竹林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分析[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0 高志勤;谢锦忠;傅懋毅;格日勒图;;毛竹林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广路;毛竹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吴志民;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策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3 李翀;毛竹林碳积累特征与碳汇功能经营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4 曹福明;桃江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5 杜满义;闽西北不同施肥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6 刘希珍;毛竹林扩展过程中生长适应策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7 李龙伟;基于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毛竹林物候监测、分类和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20年
8 刘新;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控制机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周国模;毛竹林生态系统中碳储量、固定及其分配与分布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张飞萍;毛竹林节肢动物多样性及主要叶部害虫发生机理[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11 徐涌;毛竹林群落结构与碳积累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2 赵建诚;毛竹氮素利用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13 张刚华;不同类型毛竹林结构特征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14 毛方杰;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时空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15 苏文会;基于生长和养分积累规律的毛竹林施肥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16 刘怀;毛竹竹冠节肢动物群落及竹裂爪螨、竹盲走螨生物学生态学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17 陈书林;基于遥感和模型的浙江西北部典型森林植被NPP及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18 刘西军;亚热带北缘毛竹林群落生产力、有机碳及养分动态[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19 陈颖;蜀南竹海核心景区毛竹林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与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0 李全;长期氮和生物炭添加对毛竹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孟瑶;安徽毛竹林生产力及其影响机制[D];安徽农业大学;2020年
2 曹先磊;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3 李雯;不同种植年限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库组成及其化学结构的比较[D];浙江农林大学;2021年
4 朱颜;集约经营毛竹林碳储量与碳固定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赵超;不同海拔毛竹林土壤特征及肥力评价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何姗;外源氮输入对毛竹林土壤甲烷吸收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7 蔡晓青;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和化肥对毛竹林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8 方慧云;生物质炭输入对毛竹林固碳量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9 胡帅栋;不同用量生物质炭输入对毛竹林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理[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10 宋西娟;毛竹林光合特征及生物量的垂直差异分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11 高平珍;毛竹林下药用固氮植物复合经营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年
12 林子文;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和化肥对毛竹林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13 陈瑜云;基于Sentinel-2影像数据的毛竹林生物量估测[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14 董蔚;建瓯市毛竹林土壤基本性质调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5 王海霞;江西毛竹林雨雪冰冻灾后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16 彭志;毛竹林复合经营植物选择与生态效应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17 刘强;不同经营取向毛竹林成本收益及其固碳能力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18 陈荣;毛竹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9 余盛宽;龙泉市毛竹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策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20 冯博杰;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与测土分区施肥策略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沈芸;毛竹林变成了“金竹林”[N];宜兴日报;2007年
2 通讯员 陈胜伟记者 叶辉;毛竹林固持二氧化碳能力良好[N];光明日报;2008年
3 记者 黄还春;一亩毛竹林可望多卖一千元[N];温州日报;2005年
4 记者 张晓永 通讯员 林盛;尤溪:加大毛竹林技术指导 走科学培育管理之路[N];中国特产报;2011年
5 记者 叶尚蓉 通讯员 潘至秦;康庄路盘活2000多亩毛竹林[N];丽水日报;2011年
6 陈天长;长汀实施现代竹业生产发展项目[N];闽西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陈天长 丘嘉瑞;百姓户均增收四五千元[N];闽西日报;2016年
8 通讯员 陈天长;竹乡奏响增收曲[N];闽西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霞;和谐催开幸福花[N];丽水日报;2008年
10 柳颖 蒲璇;安吉:毛竹利润再分配暖了百姓心[N];中国特产报;2008年
11 本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沙观球 邓丽萍;卖“碳”翁:“打包”卖空气[N];福建日报;2019年
12 舒清海通讯员 余国富;武义“中西医结合”加快恢复林业生态系统[N];金华日报;2008年
13 本报记者 李冬明;“林改好不好,林农说了算”[N];江西日报;2006年
14 元明辉 本报记者 汤民;山当田种 竹当菜栽[N];江西日报;2013年
15 本报记者 杜静;每年贴息600万,福建扶助林农走上灾后重建路[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16 本报记者 黄俊毅;路到林深处 毛竹亦生金[N];经济日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