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槽方向对湍流边界层流动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时间解析的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零压力梯度光滑以及汇聚和发散沟槽表面平板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和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于汇聚和发散沟槽表面的对称平面内,相对于光滑壁面,发散沟槽壁面使当地边界层厚度、壁面摩擦阻力、湍流脉动、雷诺应力等明显减小;而汇聚沟槽壁面对湍流边界层特性和流动结构的影响正好相反,汇聚沟槽使壁面流体有远离壁面向上运动的趋势,因而导致边界层厚度增加了约43%;同时,在汇聚沟槽表面情况下流向大尺度相干结构更容易形成,这对减阻是不利的.此外,顺向涡数量在湍流边界层的对数区均存在一个极大值,发散沟槽表面所对应的极大值位置更靠近沟槽壁面,而在汇聚沟槽表面则有远离壁面的趋势,由顺向涡诱导产生的较强的喷射和扫掠运动会在湍流边界层中产生较强的剪切作用,顺向涡数量的减少是发散沟槽壁面当地摩擦阻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
|
|
|
1 |
刘士和;均匀切变湍流边界层的特性[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0年02期 |
2 |
张东明,罗纪生,周恒;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的动力学模型[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3年01期 |
3 |
张东明,罗纪生,周恒;湍流边界层外区扰动激发近壁区相干结构的一种机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4期 |
4 |
陆昌根;戚琴娟;;壁面局部扰动激发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的一种理论模式探讨[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
5 |
沈露予;陆昌根;赵玲慧;;近壁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形成的动力学分析[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
6 |
吴国钏;湍流边界层分离的预计[J];力学学报;1979年03期 |
7 |
陈允文;跨音速湍流边界层的计算方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4年04期 |
8 |
吴国钏,赖杰;轴对称湍流边界层接近分离时的特性[J];力学学报;1985年01期 |
9 |
温功碧,何筱毅,蒋俊,何青,吴望一;计算三维湍流边界层的积分反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
10 |
罗纪生,周恒;湍流边界层底层相干结构的一个理论模型[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3年11期 |
11 |
王晋军,连淇祥;后向台阶湍流边界层分离、再附及发展[J];航空学报;1994年04期 |
12 |
周恒,熊忠民;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起因的研究[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4年09期 |
13 |
崔杰;湍流边界层速度分布的显式表示[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4年02期 |
14 |
孙葵花,舒玮;平板湍流边界层内的锥形涡[J];力学学报;1994年01期 |
15 |
李国彦,李雄雄,陈剑鸣;固粒穿过液体湍流边界层的运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16 |
郝刚立;姜楠;;周期性壁面吹吸扰动在湍流边界层内的发展演化[J];机械强度;2013年06期 |
17 |
陆昌根;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相干结构的数值研究[J];弹道学报;2000年01期 |
18 |
陆利蓬,罗纪生;湍流边界层外区相干结构的三维波模型[J];力学学报;2000年06期 |
19 |
潘卫国,聂雪军,雷俊智,岑可法;对管内湍流边界层结构与流动阻力特性的数值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4期 |
20 |
王昕,姜楠,舒玮;周期性扰动在湍流边界层中沿法向的衰减[J];实验力学;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