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同源同归
【摘要】: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各有其独特的体系与内涵,各有其独特的思维个性与风格。同时,他们又存在很多共通之处:两人同处于大动乱、大变革的时代,消除社会动乱是他们立说的根本动因,寻求天下安治是他们共同的社会理想。他们都蕴有强烈的辩证思维,奉行中庸之道;都注重修身积德,追求收敛的人格;都拥有仁爱厚生的博大情怀。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并直接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及性情风格的基因。
|
|
|
|
1 |
陈琦萍;;人人皆可为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2 |
孔庆福;;时代需要的孔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
3 |
叶任南;;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道统[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4 |
赵四学;;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5 |
李锐;;孔子政治伦理思想探微[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6 |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7 |
马元良;;“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价值[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
8 |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
9 |
薛卫东;;论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如何实施“因材施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
10 |
沈浩然;;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孔子思想在建水[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