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非法添加利巴韦林
【摘要】:提出了由双泵单阀的驱动系统和双柱(预处理柱和分析柱)切换的分析系统所组成的色谱分析流程并应用于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非法添加物利巴韦林。样品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于C18预处理柱,水作为预处理流动相;用0.3 g.L-1磷酸二氢钠溶液(分析流动相)将保留在预处理柱上的药物冲入Kromasil C18分析柱(250 mm×4.6 mm,5μm)进行测定。方法集样品净化和色谱分析一次连续进行,测定条件下无干扰。检测波长205.6 nm,药物的质量浓度在0.4~40.0 mg.L-1范围内呈线性(r=0.999 2),检出限(S/N=3)为0.08 mg.L-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32%,98.45%,99.45%。
|
|
|
|
1 |
庄瑞;;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河南中医;2010年07期 |
2 |
谭家风,黄薇薇,李三红,徐进,黄小青,朱宝力;抗病毒口服液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3 |
李盾;向莉;;肝脏血液灌流中活性炭用量对阿霉素吸附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06期 |
4 |
张国刚,徐绥绪,周密,王喆星,董淑华;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菝葜皂甙元的含量[J];中草药;1994年02期 |
5 |
苏子仁,周莉玲;树脂吸附-薄层扫描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菝葜皂甙元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年02期 |
6 |
刘晓帆,张艳,王宇翎;抗病毒口服液在鸡胚内的抗病毒作用研究[J];安徽医药;2004年04期 |
7 |
向瑾;余勤;梁茂植;秦永平;南峰;;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布洛芬对映体浓度[J];分析化学;2008年03期 |
8 |
陈行愉;韩丽萍;;HPLC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含量[J];广州医药;2009年02期 |
9 |
连朝辉,翁坤荣;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31例疗效观察[J];新医学;1996年10期 |
10 |
张国刚,徐绥绪;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甙的含量[J];中草药;1998年03期 |
11 |
倪旭明;聚肌胞、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寻常疣疗效初探[J];浙江实用医学;2000年01期 |
12 |
王春芳,张卫兵;HPLC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J];中国药品标准;2004年03期 |
13 |
任芳,黄文娴;自制抗病毒口服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4 |
刘永富;;病毒唑配和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5 |
刘乡乡,黄晓玲,宋力飞,王世勇,谢培山;抗病毒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4年05期 |
16 |
廖朝峰,胡志军,吴青萍,谢红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莲抗病毒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3期 |
17 |
吕青华;李欣;姜守军;;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92年01期 |
18 |
周光荣;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18例[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9 |
冯海荣;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3年05期 |
20 |
王小龙,邢海英,王琳静;薄层色谱法鉴别抗病毒口服液的前处理改进[J];中国药师;2003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