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
【摘要】:被害人同意阻却犯罪成立的根据,是相应法益失去了"要保护性"。在判断被害人因受骗而作出的同意是否有效时,法益关系错误说提供了合理的思考方向,总体上值得坚持。但是,这一学说在特定场合面临质疑。因此,恰当界定"法益关系"的范围、类型,明确其理论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法益关系错误说为判断同意是否有效提供了第一道筛选机制。在不存在法益关系错误时,虽然可以推定同意有效,但例外地也可能因为该同意欠缺任意性而导致同意最终无效。以法益关系错误为基础、以客观判断任意性之有无为实质的客观真意说,是对既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刑法解释学意义。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