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玛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地质特征
【摘要】:甲玛矿床为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东部一重要的斑岩-角岩-矽卡岩复合型铜多金属矿床,为始新世末-中新世造山后伸展走滑体制下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矿体主要是以矽卡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角岩型铜钼矿体和斑岩型铜钼(金、银)矿体形式存在。主矿体分布于晚侏罗世多底沟组与早白垩世林布宗组的层间扩容空间中,为一典型的矽卡岩型矿体,但具与斑岩有关的典型的Cu-Mo-Au-Ag-Pb-Zn元素组合特征。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黝铜矿和辉铜矿等为主,矿石具稀疏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和自形粒状、半自形粒状结构。成矿元素在走向上具地表东段以Cu+Mo和Cu为主,西段以Pb和Cu+Pb+Zn为主的分布规律,垂向上由浅部向深部出现了Pb+Zn(Au+Ag)→Pb+Zn(Cu+Au+Ag)向Cu(Mo+Au+Ag)→Cu+Mo+(Au+Ag)→Mo的演化序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元素分带、矿石矿物分带规律。建议在今后的找矿勘探中应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建立"斑岩-角岩-矽卡岩型"三位一体的勘查模型,重点寻找深部和外围隐伏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则古郎地段找矿潜力巨大。
|
|
|
|
1 |
罗泽雄;饶建锋;罗渌川;;北武夷冷水坑矿田银铅锌矿床找矿勘查模型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8期 |
2 |
郭维民;陆建军;章荣清;招湛杰;徐兆文;;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的叠加改造成矿机制:来自矿石结构的证据[J];地质学报;2011年07期 |
3 |
王登红;唐菊兴;应立娟;林彬;丁帅;;西藏甲玛矿区角岩特征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7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