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中国大学评价
【摘要】:为了适应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后各类大学的相互比较,用“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取代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为了更好地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服务,增加了全国高校各学科255个本科专业、361个研究生二级学科的排名。大学评价、研究生院评价、学科评价、专业评价相结合,使《中国大学评价》具备了较全面的鉴定和诊断功能。
|
|
|
|
1 |
许茂祖;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中国大学评价”的比较[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1期 |
2 |
江小明;对本科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和意义的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3 |
张妙弟,江小明;关于应用型大学“大学圈”问题的初步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4 |
徐仕海,李金成,肖宁汉,庹先国,袁兵;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科研业绩评估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
5 |
江小明;关于高等教育分类及应用型大学定位问题的一点认识[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3期 |
6 |
李宝富;试论国内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建设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7 |
高扬;我国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与取向[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2期 |
8 |
武书连
,吕嘉
,郭石林;2002中国研究生院大学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10期 |
9 |
武书连;再探大学分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10期 |
10 |
蒋石梅
,曾珍香
,战英民
,刘新福;《中国大学评价》六年改进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4期 |
|
|
|
|
|
1 |
罗英姿,徐翔;学科建设自我评估及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8期 |
2 |
解飞厚;科学计量与专家评审——关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
3 |
鲍嵘;学科制度的源起及走向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
4 |
陈晓田,金碧辉,杨列勋,李若筠,陆耘,李琳;我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的遴选及其认定[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
5 |
刘云,阿德棉,陈玉祥;学科科学能力的评价问题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1994年03期 |
6 |
宣勇;论大学学科组织[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5期 |
7 |
蒋石梅
,曾珍香
,战英民
,刘新福;《中国大学评价》六年改进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4期 |
8 |
蒋国华;迎接科学计量学应用的新时代——第二届科研绩效定量评价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六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年会[J];科学学研究;2001年02期 |
9 |
马费成;CSSCI与社会科学评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
10 |
王孝宁,何苗,郭继军,何钦成;我国科技人员科研业绩综合评估现状与分析[J];情报学报;2002年05期 |
|
|
|
|
|
1 |
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7期 |
2 |
蒋石梅,战英民,刘新福,宋敏茹;《中国大学评价》对大学发展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兼评《中国大学评价—1998》[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9期 |
3 |
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11期 |
4 |
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年09期 |
5 |
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01中国大学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6期 |
6 |
邵传芳,牟玉萍,张月珍;上海交通大学10年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
7 |
潘懋元,谢作栩;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
8 |
刘勤勇,唐安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性的抉择——兼与庞守兴同志商榷[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