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冰芯细菌菌群结构变化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摘要】:为了解冰芯细菌菌群结构与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 我们利用直接PCR和DNA分子克隆技术从代表不同温度变化时期的3个马兰冰芯样品中, 克隆并构建了3个含有马兰冰芯细菌的16S rDNA基因的文库, 从中筛选出94个阳性克隆, 获得了11个克隆序列, 并与已报道的另8个DNA序列一起构建出它们的系统发育树. 结果表明, 马兰冰芯细菌菌群具有一定限度的基因多样性, 包括a, b, g-Proteobacteria; CFB, 和其他细菌组等5个大的类群. 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嗜冷细菌和新的细菌属, 可能代表了在马兰冰川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细菌. 对这一部分细菌菌群在冰芯剖面上的数量分析结果表明, 典型的马兰冰川细菌菌群数量与氧同位素记录的温度变化呈现负相关的对应关系, 与冰层中的污化层具有密切的关系. 说明, 大气温度变化对冰芯中微生物记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典型的马兰冰川细菌(嗜冷菌和耐冷菌)菌群数量的消长而起作用的. 同时, 冰川中的营养物质也是影响冰芯微生物记录的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此外, 马兰冰芯细菌优势类群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层状分布特征, 反映了微生物对冰芯深度所代表的不同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
|
|
|
1 |
向述荣;姚檀栋;邬光剑;陈勇;尚天翠;蒲玲玲;安黎哲;;慕士塔格冰芯记录的细菌菌群的沉积特征[J];第四纪研究;2006年02期 |
2 |
张晓君,马晓军,姚檀栋,章高森;马兰冰芯16SrDNA的多样性与影响冰芯中微生物的环境因素[J];科学通报;2003年09期 |
3 |
曹俊忠,李天杰;东南极、西南极4000年以来生物活动强度变化与南极冰芯的对比[J];极地研究;1997年04期 |
4 |
向述荣,姚檀栋,安黎哲,邬光剑,徐柏青,马晓军,李真,汪君霞,余武生;慕士塔格冰芯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分布和主要菌群结构随深度的变化[J];中国科学D辑;2005年03期 |
5 |
张晓君,姚檀栋,马晓军;极地深层冰川微生物研究的现状与意义[J];极地研究;2000年04期 |
6 |
白震;张明;张旭东;朱平;彭畅;;长期磷肥处理农田黑土细菌群落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7期 |
7 |
姚檀栋,向述荣,张晓君,蒲健辰;马兰和普若岗日冰芯记录的微生物学特征[J];第四纪研究;2003年02期 |
8 |
尚天翠;徐秉良;向述荣;蒲玲玲;安黎哲;;慕士塔格冰芯细菌的生理特征以及葡萄球菌Muzt-D84 cspA基因序列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9 |
;聚焦中国[J];生命世界;2009年01期 |
10 |
曹俊忠,李天杰;海洋生物生产力的气溶胶表征及其在冰芯研究中的意义[J];极地研究;1997年04期 |
11 |
向述荣;姚檀栋;陈勇;尚天翠;蒲玲玲;;冰川微生物菌群分布的研究概况及其前景[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
12 |
;科学家绘出人体细菌分布图[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年01期 |
13 |
;信息在线[J];国土资源;2002年01期 |
14 |
;科技新知[J];共产党员;2007年18期 |
15 |
徐正;张利平;孙磊;;TGGE法对白洋淀底泥细菌种群多样性及动态变化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4期 |
16 |
罗伟;周长涛;季秀玲;魏云林;;冰川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3期 |
17 |
;《自然》杂志2001年8月2日[J];学会;2001年12期 |
18 |
田胜艳;刘宪斌;高秀花;;石油污染海洋环境中的细菌群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04期 |
19 |
郭翔鹤;葛志浩;;极地冰川惊现14万年前的病毒[J];今日科苑;2009年09期 |
20 |
陈睿;王在贵;杨文静;刘朝良;张宏福;唐湘方;张琛;陈敏;赵二双;李阿敏;;家蚕肠道产蛋白酶细菌的分离筛选与分子鉴定[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