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地体与琼中地体构造边界的直接证据
【摘要】:三亚地体与琼中地体之间的构造边界一直没有发现其他任何直接的地质证据。调查发现,这两个不同的构造地质体被一条大型的九所-陵水韧性剪切带所分割,其中记录了三亚地体拼贴于琼中地体之上的动力学过程的信息。这条韧性剪切带无疑是琼中地体与三亚地体对接带的直接构造记录。这项新发现对海南岛大地构造格局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水涛,徐步台,梁如华,邱郁双;绍兴-江山古陆对接带[J];科学通报;1986年06期 |
2 |
刘细元,钟达洪,袁建芽,谢清辉,李宜春;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对接带萍乡区段构造特征[J];地质力学学报;2004年04期 |
3 |
金铭贵;应用新方法填图 提出对接带控矿——赣西队区调工作取得显著成果[J];江西地质科技;1997年03期 |
4 |
张朝文;东疆与邻区的板块构造及其演化[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5 |
水涛;;绍兴-江山古陆对接带研究及矿产资源勘查[J];浙江国土资源;2007年02期 |
6 |
水涛;中国东南大陆基底构造格局[J];中国科学B辑;1987年04期 |
7 |
朱平;绍兴──江山石英闪长岩金矿带元素地球化学规律的多元统计分析[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4年04期 |
8 |
朱志澄
,马曹章
,杨坤光;鄂东南多层次滑脱拆离及其与桐柏-大别山滑脱拆离的对接关系[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9 |
朱平,王乃雨;绍兴──江山对接带石英闪长岩金矿带矿化规律独特性[J];浙江地质;1994年02期 |
10 |
王鸿祯;中国地壳构造发展的主要阶段[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
11 |
杨式溥;青海果洛、玉树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复理石相遗迹化石[J];沉积学报;1988年01期 |
12 |
王鸿祯;从活动论观点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1年01期 |
13 |
朱平;浙江前寒武纪超基性岩和古构造格局分划[J];浙江地质;1998年02期 |
14 |
葛肖虹;;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形成史[J];地质论评;1989年03期 |
15 |
杨巍然,王豪;中国板块构造概况[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
16 |
杜国云;桐柏─大别山带区域构造及其卫星影象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17 |
王鸿祯,莫宣学;中国地质构造述要[J];中国地质;1996年08期 |
18 |
安延恺;从历史大地构造学和地层学论岩相、古地理的研究[J];沉积学报;1985年01期 |
19 |
严克明;中国地质发展史的缩影——《中国古地理图集》简介[J];中国地质;1985年02期 |
20 |
葛孟春,江元生,冯庆来,谢德凡;滇西北金沙江斜向碰撞-走滑造山带的确定[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