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双碳愿景下中国石化不同油藏类型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与应用

李阳  黄文欢  金勇  何应付  陈祖华  汤勇  吴公益  
【摘要】:CO_2驱油技术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CO_2封存的双重目的,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碳减排的需要给予了技术规模应用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石化CO_2驱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单井吞吐、先导试验和全面推广应用3个阶段,经过50多年的发展,CO_2驱油机理及配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结合中国石化油藏特点以及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3种CO_2驱动类型,建立了CO_2驱油藏筛选标准。明确了低渗透油藏、致密油藏、中高渗透油藏这3类油藏的CO_2驱油机理。以苏北盆地草舍油田阜三段油藏、花26断块阜三段油藏、洲城油田垛一段油藏以及渤海湾盆地正理庄高89-1块油藏为例,总结了中国石化典型区块的实际开发效果,表明CO_2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针对低渗油藏和中高渗透油藏CO_2驱规模应用面临的技术瓶颈,提出进一步加强驱油机理和提高注气效果的研究,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金发扬;周顺明;高士博;姚峥;王瑞林;;层内自生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J];油田化学;2021年03期
2 任文婧;;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美国的应用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9年11期
3 郑玉飞;李翔;徐景亮;刘文辉;张博;于萌;;层内自生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海上油田的研究及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9年06期
4 陈祖华;;苏北盆地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0年03期
5 龚丽荣;孙彦春;周梦雨;卢家亭;赵耀;朱春艳;;致密油藏定向井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20年04期
6 刘婷;;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7年04期
7 邵辉;田斌斌;巫克勤;贾刚卫;;油田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现场实践分析——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J];新疆地质;2021年01期
8 王阳;毕胜山;崔军卫;闫少敏;吴江涛;;CO_2/正己烷体系质扩散系数和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20年07期
9 张作安;;泡沫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7年15期
10 陈兴隆;秦积舜;张可;;CO_2与原油混相及非混相条件下渗流机理差异[J];特种油气藏;2009年03期
11 黄琴;郭平;张俊;;国内外稠油油藏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应用现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2 马涛;汤达祯;蒋平;齐宁;;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J];油田化学;2007年04期
13 薛小博;;低渗透油田CO_2驱注入参数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15期
14 王俊衡;王健;周志伟;王丹翎;赵鹏;王桂庆;卢迎波;;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驱油机理实验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1年06期
15 寇迪;曹志忠;刘瑞瑞;宋涛;贺伟;;油气田CO_2腐蚀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2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子涵;陈晨;潘栋彬;钟秀平;聂帅帅;孟奕龙;;水射流破碎联合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新工艺及实验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21年
2 贾嘉;展秀丽;周志杰;王辅臣;;几种金属催化石油焦CO_2气化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兵;叶建平;;注CO_2开采煤层气置换效率评价[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王乐;祁影霞;邢艳青;喻志广;;CO_2置换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袁青;牛增前;毕研霞;刘音;;咪唑啉类缓蚀剂在防CO_2腐蚀中的应用进展[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6 柴成文;路民旭;张玉芳;;新型抗CO_2缓蚀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山东石油学会第三届腐蚀与防护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郭兴蓬;付朝阳;;缓蚀剂和CO_2腐蚀产物膜的相互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世川;程雯;马兰;赵国仙;严密林;路民旭;;油气开发中CO_2腐蚀与防护缓蚀剂[A];第十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黄天杰;刘长宇;张应安;王峰;;黑59区块CO_2驱采油井缓蚀剂应用效果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智宇;杨怀军;;聚凝体深部液流转向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1 王朋;;绥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2 杨洁;王世杰;王卫明;刘建新;张瑞霞;魏伟;韩博;;单因素对油井用CO_2缓蚀剂扩散规律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4年
13 李国敏;刘小武;彭芳明;郑家燊;刘烈炜;;腐蚀产物膜对缓蚀剂在CO_2饱和的3%NaCl溶液中缓蚀性能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14 刘向伟;李怀杰;张煜;金玉俊;田育红;周冰欣;饶天利;侯艳红;张文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5 毛源;田养林;卢新甫;;“2+3”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埕东油田埕四北块的研究与应用[A];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6 秦积舜;陈兴隆;张可;;CO_2-原油在多孔介质中复杂流态的运动方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7 曹瑛;张煜;周冰欣;王涛;徐艳丽;高挺;;定31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A];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8 王世杰;;CO_2驱油田缓蚀剂优选与应用效果评价值的探讨[A];第十八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4年
19 丁名臣;王业飞;史胜龙;白世勋;赵曾浩;;CO_2和天然气与原油间的界面特征比较[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六分会)[C];2015年
20 武继辉;邹晓霞;刘琳波;;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A];胜利南区稠油开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赟;油田特殊工况因素对CO_2腐蚀及缓蚀剂有效性的影响机制[D];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
2 郑文涛;质子型离子液体捕集H_2S和CO_2气体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3 赵明国;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周诗岽;管道螺旋流动和促进剂作用下的CO_2水合物生成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5 叶安平;多孔介质中CO_2-原油非平衡扩散理论与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石立红;超临界CO_2开采页岩气技术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周玉辉;准噶尔盆地稠油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及埋存技术可行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8 王慕涵;超临界CO_2中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增粘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9 唐亮;稠油油藏CO_2泡沫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李德祥;CO_2驱过程中渗漏和气窜机制及化学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11 侯大力;近临界凝析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埋存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2 张可;CO_2与地层油体系界面特征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13 朱宁军;多孔介质内CO_2与油相态变化和渗流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4 王长权;油藏中CO_2驱油与地质埋存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15 杨会东;松南无机成因CO_2与常规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6 刘洪涛;富氧CO_2煤炭地下气化过程实验与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17 宋兆杰;高含水油田CO_2驱油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18 王冠华;超临界CO_2泡沫调驱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9 周大伟;超临界CO_2相变对多尺度诱导裂纹形成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0年
20 杨晶;CO_2驱油非达西渗流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蔡亮;大庆F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韦馨林;CO_2-原油混相带形成与运移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3 路淇安;CO_2吞吐开采页岩油的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4 董永发;环京津冀地区CO_2油藏动态封存潜力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葛强;致密油储层CO_2压裂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李锋胜;CO_2地质埋存过程中溶蚀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7 马嘉慧;基于化学反应热测试对吸收CO_2胺液配方的筛选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8 向晶;高含CO_2天然气与水体系相平衡预测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9 Wanambwa Silagi;原地生成CO_2泡沫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10 杨磊;CO_2采热/封存和驱油/封存协同机理及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1 卫瑞杰;跨临界CO_2喷射器原油喷射能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12 刘子林;渤海湾盆地(海域)断裂系统及其与CO_2气(藏)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8年
13 孙海潮;CO_2注气稠油井油管结构强度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4 高加印;页岩储层CO_2干法压裂造缝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5 酆春博;超声波促进CO_2驱原油气体解吸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6 姚靖婕;油藏注CO_2驱油适应性评价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7 陈龙利;湛江气田CO_2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18 江汇;CO_2驱油藏封窜剂的研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9 黎力;注热CO_2驱替增产煤层气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20 周永强;咪唑啉CO_2缓蚀剂在油井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幸福;加强攻关 加快创新 实现提高采收率技术新突破[N];大庆日报;2010年
2 策划 闫建文 王亮亮 (主持 本报记者 闫建文);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新挑战[N];中国石油报;2014年
3 记者 刘军;辽河中深层稠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伟建 张敬潇;老油田中再造新油田[N];中国石油报;2020年
5 江绍静 记者 张哲浩;延长老油区提高采收率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10年
6 ;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N];中国矿业报;2021年
7 ;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N];中国矿业报;2021年
8 任超 王可君;稠油水驱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东营日报;2013年
9 记者 冯永锋;科技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能效[N];光明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刘波;为了“差”油层不再差[N];中国石油报;2019年
11 记者 张舒雅 闫建文;以创新合作迎接非常规开发时代新挑战[N];中国石油报;2014年
12 ;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N];中国矿业报;2020年
13 记者 张斌;石头缝里产出“金豆豆”[N];中国石油报;2021年
14 驻地记者 黄振华 首席记者 高淑华;辽河油田“中深层稠油热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N];盘锦日报;2010年
15 讲述人 吉林油田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开发公司运行维护中心技术员 李猛 记录人 王珊珊 安宁;变碳为宝[N];中国石油报;2021年
16 策划 闫建文 王亮亮 (主持 闫建文);突破技术界限 挑战边际储量[N];中国石油报;2014年
17 赵颖华记者 戴小民;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缔造油田发展的春天[N];大庆日报;2008年
18 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所所长 陈东 采访 苏华 杨敏;探秘“地宫”献“蓝金”[N];中国石油报;2021年
19 本报记者 张杰 张海霞;强化科技创新 支撑上游发展[N];中国石化报;2012年
20 本报记者 焦红瑞 通讯员 张幸福;管好每口井 优采每吨油[N];中国贸易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