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鄯善油田S3砂层组高频旋回的识别与划分
【摘要】: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同一时期沉积的小层砂体,即单砂体,是油气开发的基本单元,也是储集层沉积旋回研究的主体。小层的划分和对比多以地层中出现的砂体为参照,而砂体在空间的分布通常是变化的,这就增加了小层划分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应用滑移窗频谱分析技术,通过鄯善油田多口井的对比分析,在三间房组S3砂层组识别出了6个旋回界面,5个高频旋回。旋回界面的出现与旋回波长的频谱峰特征突变界面相对应,而旋回波长受沉积物沉积速率的控制,与地层中岩性的变化以及砂体的发育没有直接关系,这解决了以岩性为标志划分油层的诸多问题。旋回的厚度在几米至十几米之间,与小层的沉积旋回级别十分接近,而且由沉积速率突变识别出的旋回界面在区域内具有等时性,划分出的高频旋回也可进行横向上的对比,可作为油田小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地质参数和依据。
|
|
|
|
1 |
王绿水,柳孟文,柯启宇;KCl钻井液对测井曲线的影响初探[J];中国石油勘探;2005年04期 |
2 |
张敏;;伪波阻抗反演在准噶尔盆地永进油田储层描述中的应用[J];油气地球物理;2007年01期 |
3 |
罗忠文;;金沙龙凤煤矿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在煤岩层对比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05期 |
4 |
苟亚西;廖明光;王显财;;自然伽马曲线在我国南方Ah油田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0年05期 |
5 |
岳乐平,张莉,吴诗平,朱永贤;鄯善油田裂缝特征及构造应力场[J];地质力学学报;1999年02期 |
6 |
王志坤;钟建华;王多云;艾合买提江·阿布都热合曼;;柴达木三湖地区七个泉组高频旋回成因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7 |
张莉,岳乐平;鄯善油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时期[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8 |
杨永林,张莉,杨亚娟,张铁军;鄯善油田裂缝体系及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9 |
王建辉,石显雄,唐荣富,张继淹;恭城地区法门期地层高频旋回的划分及特征[J];广西地质;1999年03期 |
10 |
时作舟,靳聚盛;在PC-1500计算机上实现地震信号频谱分析的FFT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5年05期 |
11 |
袁玉英;王永生;李晓霞;贾耀忠;李霞;戢能斌;;鄯善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及应用[J];吐哈油气;2008年04期 |
12 |
刘林玉,曲志浩,孙卫,岳乐平,朱玉双;新疆鄯善油田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13 |
程宜杰;;舰船噪声的频谱分析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1期 |
14 |
汪庆年;李红艳;史风娟;元美玲;;基于频谱分析的电机噪声源的识别[J];声学技术;2009年04期 |
15 |
胡丽莹;肖蓬;;快速傅里叶变换在频谱分析中的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16 |
詹志佳,高金田,任熙宪,张洪利,赵从利,沈文志,张玉敏,郭启华;频谱分析在地磁与震磁研究中的应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2年04期 |
17 |
黄志龙,燕烈灿,冷胜荣;吐哈盆地鄯善油田侏罗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过程[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年06期 |
18 |
胡望水;彭佳;;测井曲线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7期 |
19 |
田景春,彭军,覃建雄,徐国盛,张萌;长庆气田中区“马家沟组”高频旋回层序地层学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年01期 |
20 |
王冠民,钟建华,王建平,陈清华;藏北改则—班戈地区下白垩统多巴组的高频旋回沉积特征与盆地性质[J];地质科学;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