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酸雨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时空分析、相关分析及模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连市酸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十一五"期间大连市酸雨污染呈不稳定上升趋势,本地空气污染物对酸雨形成影响不显著,本地源排放对酸雨形成有一定贡献,但以华东和华南等广大内陆地区经山东向北对大连的输送比例较大,占30%~40%,辽宁其他区域对大连酸雨的贡献在10%左右。
|
|
|
|
1 |
张抱膝,林慧贤,关基石;污染预测的非线性参数模型[J];生物数学学报;1994年S1期 |
2 |
吴燮荪;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及其解[J];污染防治技术;1995年01期 |
3 |
宗光华;酸雨频率统计方法的讨论[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5年01期 |
4 |
汤永龙;大气污染的数学模型[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
5 |
王维国,阎承琳;试论环境系统模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6 |
刘丽,陈飞;合肥市酸雨污染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J];安徽化工;2002年04期 |
7 |
戴维明,郑晓红,张乐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动力学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5年01期 |
8 |
张晓东,池天河;环境保护与经济计划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
9 |
于晓凤;常德市酸雨污染现状及SO_2防治对策[J];电力环境保护;1999年04期 |
10 |
施为光;磷矿区新建水库的富营养化趋势与防治[J];湖泊科学;2000年02期 |
11 |
沈卫星;崔龙鹏;赵葆青;储玮;唐修义;;淮南市大气颗粒物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探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年01期 |
12 |
朱忠保;;酸雨对林业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1989年02期 |
13 |
陈立柱;老石和他领导的企业──大连市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访问记[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1996年07期 |
14 |
任广海;建设最好的环境 造就城市的优势[J];中国环境管理;1997年02期 |
15 |
汪立河,澹台继康,蒋海军;马鞍山市酸雨污染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1年02期 |
16 |
张广海;大连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7 |
常晋义,张渊智;生态系统监测与管理信息模型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
18 |
杨宇红;;长沙市市区近5年酸雨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J];湖南有色金属;2005年06期 |
19 |
陈铣成,许振成,曾凡棠;三维准动态水质数学模拟方法[J];环境科学研究;1990年06期 |
20 |
;我国部分城市的酸雨及降水污染现状[J];上海环境科学;199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