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小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货币政策[J];南方金融;2004年11期 |
2 |
曾宪久;国外货币政策传导模式借鉴(之一)——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模式[J];西南金融;2004年05期 |
3 |
;漫谈中央银行(二十三)[J];中国金融;1985年10期 |
4 |
雷达,曹远征;是数量控制 还是利率调节──美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及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5年03期 |
5 |
鄂志寰;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前景及影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
6 |
杨培雷;美国货币政策与传导[J];经济前沿;1998年Z1期 |
7 |
邹新;程实;;解析美联储降息的背景、原因和影响[J];金融论坛;2007年11期 |
8 |
涂永红;戴稳胜;;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J];理论参考;2011年02期 |
9 |
宋春梅;;美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年04期 |
10 |
巫金;章华;;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来自何方[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
11 |
刘平;试论目前美国货币政策的特点、难点及其未来走势[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
12 |
肖文发;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启示──赴美培训考察报告[J];金融与经济;1996年12期 |
13 |
涂永红;戴稳胜;;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J];红旗文稿;2011年01期 |
14 |
;及时的反映情况——介绍上海分行通讯小组的通讯:“利率下降后的储蓄情况”[J];中国金融;1952年12期 |
15 |
吴念鲁;国际资金市场的借贷和几个有关问题[J];世界经济;1979年08期 |
16 |
中财院第七课题调研组;关于如何进一步发挥利息杠杆作用的意见[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
17 |
郑先炳;论利率改革的方向[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7年11期 |
18 |
何高箸;开放我国资金市场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西南金融;1987年03期 |
19 |
丁鹄;;我的一点想法[J];金融研究;1987年09期 |
20 |
张化桥;试论我国利率管制的长期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