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扁叶甲三亚种的分类地位订正(鞘翅目:叶甲科,叶甲亚科)
【摘要】:通过对核桃扁叶甲 3个亚种 (指名亚种GastrolinadepressadepressaBaly ,淡足亚种G .depressapallipesChen和黑胸亚种G .depressathoracicaBaly)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结合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方面的资料 ,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从形态上来说 ,三者的上唇、下唇、后翅和爪的形态区别较小 ,但是触角、上颚、下颚和受精囊则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而且通过超微形态的比较 ,淡足亚种、黑胸亚种和指名亚种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形态区别。动物地理学研究表明 ,指名亚种和黑胸亚种在我国北纬 2 5°~ 30°之间有地域重叠 ,目前仅在部分地区可以通过海拔来区分。但是对于淡足亚种而言 ,它的分布区与其他两个亚种有着一定的地理隔离 ,其间并没有重叠区的存在。因此从地理分布上而言 ,三者也存在着不同。通过上述讨论 ,本文将核桃扁叶甲三亚种恢复或提升为种 ,即核桃扁叶甲G .depressaBaly ,黑胸扁叶甲G .thoracicaBaly和淡足扁叶甲GastrolinapallipesChen ,stat.nov .。
|
|
|
|
1 |
葛斯琴,崔俊芝,杨星科;叶甲科口器比较形态学研究 (鞘翅目,叶甲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4年04期 |
2 |
虞佩玉,王书永;莫干山跳甲亚科昆虫(鞘翅目:叶甲科)[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
3 |
杨星科;拟守瓜属三新种记述(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3年02期 |
4 |
杨星科,汪家社,吴焰玉;武夷山萤叶甲亚科三新种(鞘翅目:叶甲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8年04期 |
5 |
聂传朋;李焰焰;崔亚东;郑哲民;;叶甲科三亚科十三种叶甲酯酶同工酶的研究(鞘翅目,叶甲总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7年01期 |
6 |
杨星科;萤叶甲亚科研究Ⅰ.阿波萤叶甲属的补充描记及二新种记述(鞘翅目:叶甲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5年01期 |
7 |
杨星科,李文柱,姚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萤叶甲(鞘翅目:叶甲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7年04期 |
8 |
葛斯琴,杨星科,李文柱;中国叶甲亚科三种幼虫形态学研究 (鞘翅目 ,叶甲科 )(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3年04期 |
9 |
吴焰玉,杨星科,李文柱;武夷山萤叶甲一新种(鞘翅目:叶甲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8年03期 |
10 |
张丽杰,杨星科;中国大萤叶甲属的研究(鞘翅目 :叶甲科 :萤叶甲亚科 )(英文)[J];昆虫分类学报;2002年04期 |
11 |
方雪梅,张大治,郑哲民;叶甲科的系统学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
12 |
方雪梅;聂晓萌;黄菲;郑哲民;;叶甲科部分种类Cyt b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关系初探[J];华北农学报;2006年06期 |
13 |
代金霞;张大治;;从COI基因序列探讨叶甲科部分昆虫的系统关系[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4 |
王书永;崔俊芝;李文柱;葛斯琴;杨星科;;中国、越南黍黄尾球跳甲种组三新种记述(鞘翅目,叶甲科)[J];动物分类学报;2010年04期 |
15 |
姜胜巧;宽缘萤叶甲属一新种(鞘翅目:叶甲科)[J];昆虫学报;1990年04期 |
16 |
杨星科;柱萤叶甲属研究(Ⅱ)五新种记述(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4年03期 |
17 |
张茂新,凌冰,庞雄飞,梁广文;新疆北部叶甲科昆虫的区系组成及经济意义[J];武夷科学;2002年00期 |
18 |
张勇,杨星科;中国潜跳甲属分类研究(鞘翅目:叶甲科:跳甲亚科)(英文)[J];昆虫分类学报;2004年04期 |
19 |
张高峰;郑哲民;白义;;中国扁叶甲属地理分布格局研究(叶甲科,叶甲亚科)[J];四川动物;2006年01期 |
20 |
Ron Beenen;杨星科;;萤叶甲属一新种(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7年01期 |
|
|
|
|
|
1 |
周红章;于晓东;罗天宏;何君舰;周海生;叶婵娟;;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
2 |
欧晓红;李淑芳;秦瑞豪;王林;;生态恢复草坡的昆虫多样性测评[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