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ND5基因序列的中国飞蝗属3亚种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摘要】:对分布于中国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 3亚种的线粒体12S rDNA 487 (bp)和 ND5 (451 bp) 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与已知全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非洲飞蝗亚种进行序列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ND5基因,以斑腿蝗科瘤喉蝗Parapodismamikado 为外群,重建 MP 树。基于序列长度的限制,将两基因联合分析重建了 1 棵最简约无根树。在对准的 4 个亚种共有的 481 bp 的 12S rDNA 和 451 bp 的 ND5 片断序列比较中,AT 含量明显高于 GC 含量。由序列差异来看,亚洲飞蝗和东亚飞蝗序列相似度高,非洲飞蝗和西藏飞蝗相似度高,ND5 基因的 MP 树和联合树也支持这个结论。由于大陆漂移和青藏高原隆起的特殊地质事件,正好解释了非洲飞蝗和西藏飞蝗的相似性,支持西藏飞蝗为单独 1 亚种,与非洲飞蝗为同一起源地,与其它 2 亚种相区别。
|
|
|
|
1 |
张德兴,闫路娜,康乐,吉亚杰;对中国飞蝗种下阶元划分和历史演化过程的几点看法[J];动物学报;2003年05期 |
2 |
张民照,康乐;飞蝗总DNA的抽提及其RAPD分析条件的摸索[J];动物学研究;2001年01期 |
3 |
张德二,陈永林;由我国历史飞蝗北界记录得到的古气候推断[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
4 |
王保海,黄复生,李宝海,王翠玲,王成明;西藏昆虫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1999年03期 |
5 |
陈永林;飞蝗新亚种——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subsp.n.[J];昆虫学报;1963年04期 |
6 |
张龙,严毓骅;持续治理飞蝗灾害的新对策[J];昆虫学报;2000年S1期 |
7 |
陈永林;中国的飞蝗研究及其治理的主要成就[J];昆虫知识;2000年01期 |
8 |
任竹梅,马恩波,郭亚平;不同区域日本稻蝗Cytb基因序列及相互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9 |
高天翔,张秀梅,渡边精一;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DNA 12S rRNA序列的比较[J];水产学报;2000年05期 |
10 |
田英芳,黄刚,郑哲民,魏朝明;一种简易的昆虫基因组DNA提取方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
|
|
|
|
1 |
廖顺尧,刘运强,鲁成,周泽扬,向仲怀;家蚕线粒体ND2、COⅠ和若干t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动物学报;2002年03期 |
2 |
张德兴,闫路娜,康乐,吉亚杰;对中国飞蝗种下阶元划分和历史演化过程的几点看法[J];动物学报;2003年05期 |
3 |
杨玉慧,张德兴,李义明,吉亚杰;中国黑斑蛙种群的线粒体DNA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演化过程的初探[J];动物学报;2004年02期 |
4 |
张民照;王进忠;孙淑玲;覃晓春;;昆虫学RAPD的应用现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5 |
杨文新,苏秀榕,杨志彪,李太武,宁淑香;鲍基因组DNA提取新方法研究[J];水产科学;2003年01期 |
6 |
卢祥云,王立新,王芝云,刘素青;蟋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2期 |
7 |
廖顺尧,刘运强,鲁成,周泽扬,向仲怀;家蚕线粒体基因组1.8kb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蚕业科学;2002年01期 |
8 |
郑小坚,曹广力,薛仁宇,陈淼,何泽,贡成良;中国野桑蚕mtDNA中A+T丰富区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蚕业科学;2004年04期 |
9 |
袁芳芳;黄大庄;王志刚;王宝辉;;桑天牛卵啮小蜂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J];蚕业科学;2006年04期 |
10 |
苏红田;白松;姚勇;;近几年西藏飞蝗的发生与分布[J];草业科学;2007年01期 |
|
|
|
|
|
1 |
魏麟,黎晓英,黄英,史宪伟;遗传标记及其发展概述[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年10期 |
2 |
程伟霞,王进军,王梓英,赵志模,丁伟;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酯酶性质的比较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2年04期 |
3 |
任炳忠;张凤岭;郑一平;;黑龙江省蝗虫二新种(直翅目蝗总科)[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4 |
廉振民,郑哲民;东北地区蝗虫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7年01期 |
5 |
王云珍;武陵山蝗虫一新属二新种——(直翅目:剑角蝗科、蚱科)[J];动物学研究;1992年03期 |
6 |
韦仕珍,郑哲民;两种佛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蝗总科:剑角蝗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7 |
霍满鹏,王文强,蒲力群,郑哲民;菊蝗和黄佛蝗三个种染色体C带带型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
8 |
梁铬球;贾凤龙;;内蒙蝗虫一新属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9 |
徐亚君;安徽蝗虫种类及其区系初析[J];安徽农业科学;1990年04期 |
10 |
汪泰初;刘朝良;肖林珍;;线粒体基因组(mtDNA)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
|
|
|
|
|
1 |
马世骏,丁岩钦;东亚飞蝗种群数量中的调节机制[J];动物学报;1965年03期 |
2 |
汪永庆,徐来祥,张知彬;RAPD技术的标准化问题[J];动物学杂志;2000年04期 |
3 |
张龙,严毓骅,李光博,曹雅忠;蝗虫微孢子虫病对东亚飞蝗飞翔能力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5年04期 |
4 |
张德二,陈永林;由我国历史飞蝗北界记录得到的古气候推断[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
5 |
张德二;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高分辨古气候记录[J];第四纪研究;1995年01期 |
6 |
成新跃,周红章,张广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动物分类学报;2000年02期 |
7 |
刘次全,黄京飞,王莹;分子进化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动物学研究;1990年02期 |
8 |
张亚平,施立明;动物线粒体DNA多态性的研究概况[J];动物学研究;1992年03期 |
9 |
张民照,康乐;飞蝗总DNA的抽提及其RAPD分析条件的摸索[J];动物学研究;2001年01期 |
10 |
童国榜,张俊牌,严富华,麦学舜;华北平原东部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序列与气候分期[J];地震地质;199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