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非结构裂缝的成因及控制
【摘要】: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种类及成因,从材料、施工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为工程实际中裂缝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了一些参考。
|
|
|
|
1 |
赵海东,赵鸣,沈水明;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响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
2 |
张琦彬,刘兴远;某砖混结构住宅楼墙体裂缝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
3 |
王孔藩,许清风,朱雷;结构裂缝控制与渗漏防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
4 |
王志民,刘晓娟,李华强;砖混结构施工中墙体裂缝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
5 |
何爱勇,陈高瞻,江世永,孙明;某工程转换层梁裂缝检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
6 |
李辉;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特征、机理与控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
7 |
简华丽,袁继雄,谢慧才;泵送混凝土早期裂缝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
8 |
李辉;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裂缝特征、机理与控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
9 |
李辉;钢筋混凝土柱、板结构裂缝特征、机理与控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
10 |
侯友然;地下混凝土工程抗裂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
|
|
|
|
|
1 |
史治宇,张令弥,吕令毅;基于模态应变能诊断结构破损的修正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2 |
孙国,顾元宪;连续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改进柔度阵方法[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
3 |
谢峻,韩大建;一种改进的基于频率测量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工程力学;2004年01期 |
4 |
刘晖,瞿伟廉,袁润章;基于应变能耗散率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04年05期 |
5 |
窦丽云;;基于曲率模态识别桥梁结构损伤的机理分析[J];贵州科学;2006年02期 |
6 |
万小朋,李小聪,鲍凯,赵美英;利用振型变化进行结构损伤诊断的研究[J];航空学报;2003年05期 |
7 |
刘春玉;;钢筋混凝土桥梁检测和损伤评估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2期 |
8 |
于德介,李佳升;一种基于实测模态参数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9 |
张开银,孙峙华,邹晓军,薛光桥,张兵兵;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曲率模态技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年06期 |
10 |
刘忠平;;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