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基本构件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各国规程比较(Ⅰ)
【摘要】:简要介绍了美国LRFD(1994)、日本AIJ(1997)、欧洲 EC4(1996)和中国 CECS28:29(1992)、DL/T5085-1999(1999)、GJB(2001)设计规程中有关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以下简称圆钢管混凝土)、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以下简称方钢管混凝土)和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以下简称矩形钢管混凝土)基本构件计算方法的特点,并将以上所述各类方法的计算结果和搜集到的试验结果(圆钢管混凝土包括256个轴压、12个纯弯及106个压弯构件,方钢管混凝土包括184个轴压、15个纯弯及147个压弯构件,矩形钢管混凝土包括75个轴压、8个纯弯及20个压弯构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各设计规程均能较好地计算构件的承载力,且计算结果偏于安全。其中,DL/T5085-1999和GJB(2001)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为吻合,CECS28:29(1992)、LRFD(1994)、AIJ(1997)和EC4(1996)的计算结果整体上偏于安全分析结果还表明,当采用我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T5085-1999)和国家军用标准《战时军港抢修早强型组合结构技术规程》(GJB)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进行承载力设计时,构件的可靠度指标一般均大于3.2,基本上能满足对延性破坏构件规定的可靠度指标(即β=3.2±0.25)要求。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有关钢管混凝土工程设计时参考,本期刊登该文的第一部分。
|
|
|
|
1 |
韩林海,陶忠,尧国皇,杨有福;钢管混凝土基本构件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各国规程比较(Ⅰ)[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2年03期 |
2 |
陶忠,韩林海,杨华;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计算及可靠度分析[J];工业建筑;2000年06期 |
3 |
钟善桐;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设计指标[J];建筑结构;1998年12期 |
4 |
马欣伯,张素梅;欧洲Eurocode 4(94)关于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设计方法介绍[J];工业建筑;2004年02期 |
5 |
陶忠,韩林海;方钢管混凝土基本构件承载力设计方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6 |
马欣伯,张素梅;美国AISC-LRFD(99)关于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设计方法介绍[J];工业建筑;2004年02期 |
7 |
陶忠,韩林海;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承载力设计计算[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8 |
李国强,贺军利,韩林海;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抗火承载力的计算[J];建筑结构;2001年01期 |
9 |
杨华,韩林海;高温作用后圆钢管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1年11期 |
10 |
马欣伯,张素梅,孙玉平;日本AIJ关于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设计方法介绍[J];工业建筑;2004年02期 |
11 |
迟耀辉;;模网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研究[J];广东建材;2008年11期 |
12 |
路荣博;计静;;薄壁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1期 |
13 |
李斌;孙丛涛;;钢管混凝土轴压中长柱的非弹性屈曲荷载[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4 |
冯涛华;代迟书;杨涛;;钢管混凝土节点处应力研究[J];建材世界;2009年03期 |
15 |
宋福春;陈宝春;;V型缀管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6 |
蔡绍怀;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介绍(三)——钢管混凝土柱设计和施工[J];建筑结构;2001年04期 |
17 |
张文福,赵文艳,钟善桐,韩林海,詹界东;钢管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计算方法[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18 |
尧国皇,韩林海;钢管混凝土轴压与纯弯荷载—变形关系曲线实用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4期 |
19 |
丁云峰;;朝阳东大桥钢管混凝土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J];北方交通;2006年03期 |
20 |
郭胤昶;李固华;;超声波技术在钢管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