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防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顾炉忠  高向宇  徐建伟  胡楚衡  武娜  
【摘要】:设计制作了三榀侧移刚度相同但防屈曲支撑及框架截面形式不同的混凝土框架,分别为普通梁单斜撑、宽扁梁单斜撑、普通梁人字撑,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防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及其发展状况、荷载-侧移滞回曲线、刚度退化、骨架曲线、防屈曲支撑水平荷载-轴向变形曲线等。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防屈曲支撑及混凝土框架具有优异的协同工作性能,水平荷载-侧移滞回曲线饱满,防屈曲支撑可在较小层间位移角时进入屈服消能状态,在大位移下不失效,耗能稳定,能显著增加结构阻尼,有效降低地震反应,改善结构性态。所设计的框架节点、预埋件及连接构造受力可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宗钟凌;曹双寅;张皓;潘宇翔;吕凤伟;;混凝土框架顶部钢结构加层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7期
2 柳炳康;宋满荣;黄慎江;周安;;三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9期
3 安木旺;赵清威;;建筑隔振消能减震技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5期
4 王中;栗振;;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杨玄;彭建中;;拟静力试验桥墩的损伤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6 于婧;李英民;夏洪流;;带施工缝钢筋混凝土柱剪切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9期
7 李英民;于婧;夏洪流;;施工缝对框架柱抗震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8 陈敏;唐小弟;;消能减震结构基于EP增益的优化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9 薛建阳;王玮;刘义;刘祖强;赵鸿铁;;反复荷载作用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边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陈洪波;;再生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设计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11 章丛俊;李爱群;;基于性能的消能减震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研究[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12 黄东升;周爱萍;张齐生;苏毅;陈忠范;;装配式木框架结构消能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7期
13 薛建阳;刘祖强;彭修宁;胡宗波;;大型火电主厂房钢结构异型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7期
14 雷劲松;姚勇;卢学松;高松隆夫;邹银生;;带楔块装置钢柱脚恢复力特性试验[J];建筑结构;2011年08期
15 秦硕;李升才;;无填充砌块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体裂缝发展规律及破坏模式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6 张爱林;于劲;李健;刘会军;;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T形截面钢异形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7期
17 王全凤;郑济坤;;HRBF500级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08期
18 田雨;周安;柳炳康;陈丽华;;再生混凝土框架顶层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9 杨清发;周剑波;秦文科;龚田牛;;双边钢次梁插入混凝土框架主梁的节点承载力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5期
20 夏樟华;宗周红;王钦;;基于双向拟静力试验的箱型高墩连续刚构桥Pushover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向宇;李永梅;尹学军;;使用防压曲支撑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议[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2 李方河;牛斌;;建筑结构中消能减震关键设计技术探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翁大根;夏敬德;任晓崧;;消能减震技术在学校建筑的框架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黄晓峰;翟永梅;;多层混凝土框架工业厂房震害预测[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姚谦峰;;工程结构减震(振)控制的研究与发展[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梁继东;董聪;苗启松;;北京饭店消能减震加固的pushover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7 潘鹏;曹海韵;叶列平;刘明学;;混凝土框架增设摇摆墙前后抗震性能比较[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完海鹰;李娟;;半刚性钢框架的拟静力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涛;李爱群;张志强;;粘弹性阻尼器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减震设计[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郭彦林;刘建彬;董全利;;高层钢结构新型抗侧力构件的性能研究与应用——钢板剪力墙及防屈曲支撑[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材料的率相关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军;铅挤压阻尼器的研制及结构消能减震相关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周建中;基于模糊—神经元的抗震结构智能混合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司炳君;普通及高强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抗剪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来;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汪明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弹塑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8 丁玉坤;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滞回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朱健;内埋型钢混凝土墙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陈敏;速度相关型被动消能体系设计方法与优化控制[D];湖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炉忠;防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史丙成;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滞回性能理论与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3 王一贤;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晓萌;防屈曲支撑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玉雷;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玉杰;双层柱面网壳结构消能减震参数敏感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春;拱支网壳结构消能减震和隔震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谭勇翔;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D];湖南大学;2002年
9 赵严峰;多高层混凝土框架空间整体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吴晓兰;大跨度斜拉桥结构阻尼消能减震技术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席斯;安装阻尼器 为豪宅加一份保险[N];财经时报;2003年
2 通讯员 平贵书;上海松江辰塔路立交软土中顶进成功[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郭立永;长东北:大交通框架已搭起[N];吉林日报;2009年
4 陈敏灵 江东;“问题水泥”毁了家园梦[N];中国质量报;2006年
5 本报驻山东记者 张运科;“泥草坯,秸秆板,盖房节约又环保”[N];中国建材报;2008年
6 记者 杨菁 实习生 郑建东 肖丹;长江隧道管片武汉造[N];长江日报;2007年
7 记者 佘峥;半满水箱 能抗地震波[N];厦门日报;2008年
8 伍俊杰;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容器焊接显身手[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瞿剑;1平方公里重建城镇汇聚10余种防震新技术[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杨扬 李宏乾 呼跃军;集16路精兵建精品工程[N];中国化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