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减振器偏摩现象动力学分析和试验研究
【摘要】:通过对轿车后悬架系统力学建模,推导了双筒液压减振器在车轮平面和车轴平面内的受力计算公式,结合试验数据和实际参数对后悬架进行受力分析。从试验和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了液压减振器出现偏摩现象的原因。道路不平、车速较高并且冲击过大,使后减振器活塞杆承受突加弯曲,冲击载荷急剧增大,是导致偏磨的主要原因。车辆装配后,后减振器活塞杆不是严格垂直,使减振器活塞杆上产生附加动载荷,也易导致偏摩现象发生。所述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结果可为减振器的设计及改进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
|
|
|
|
1 |
唐心强;活塞杆的镀前抛光[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9年05期 |
2 |
刘智勇;往复式压缩机活塞杆径向跳动值的研究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05期 |
3 |
李前荣;压缩机活塞杆与十字头拆装工具的设计[J];石油化工设备;1996年02期 |
4 |
刘俊英;强化活塞杆表面的喷熔工艺[J];工程机械;1997年10期 |
5 |
纪琳;14-2HHE-VG-NL型甲烷压缩机活塞杆断裂原因分析[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0年01期 |
6 |
张磊;活塞杆径向跳动的测量准则及现场应用[J];压缩机技术;2001年05期 |
7 |
陈建国,杜培德;氮氢气循环压缩机活塞杆疲劳断裂的力学分析[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8 |
杨川,高国庆;空压机活塞杆断裂分析[J];金属热处理;2003年01期 |
9 |
皮开金;推头爬行故障的诊断及排除[J];液压与气动;1999年06期 |
10 |
贾艳明,刘茂生;铸钢钢包起落架的改进[J];铸造设备研究;2000年06期 |
11 |
陈峰,吴孝强,李凤先,徐国良;甲烷制冷压缩机失效事故分析[J];石油化工设备;2001年02期 |
12 |
李光明;除尘设备气缸速度故障排除[J];液压与气动;1996年01期 |
13 |
徐士诚;L3.3氢氮气压缩机五、六级缸改为末级缸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J];小氮肥;1996年10期 |
14 |
阎相祯,胡玉林,岳伯谦,李玉海;二氧化碳压缩机活塞杆断裂失效分析[J];物理测试;1997年03期 |
15 |
周道福;活塞杆生产工艺的改进[J];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02期 |
16 |
李晓棠;可靠性优化设计在压铸机合型缸活塞杆上的应用[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2年04期 |
17 |
石玉;PSC3-127.12冷却机液压系统的使用经验[J];水泥工程;2002年04期 |
18 |
王依野;M7132H磨床工作台活塞杆的稳定性与静刚度分析[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1995年01期 |
19 |
韩在军,刘可安;进口1250t挤压机剪切机活塞杆断裂修复[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6年09期 |
20 |
阎家宾;活塞式制冷机活塞杆的填料密封装置[J];世界橡胶工业;199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