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饲料混毒生物测定法,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25和LC50),并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甜菜夜蛾幼虫历期和蛹期显著延长,幼虫体重和蛹重显著减轻,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下一代卵的孵化率均下降,说明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后,其体内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证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导致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种群生命参数的变化。此外,在亚致死剂量下,氯虫苯甲酰胺能够降低甜菜夜蛾种群的发育速率和繁殖力,这对甜菜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
|
|
|
1 |
张天澍;王冬生;袁永达;滕海媛;谢定伯;彭睿智;;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亚致死效应[J];长江蔬菜;2010年18期 |
2 |
张琴;王少丽;杨愿愿;董钧锋;;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敏感基线的测定和幼虫体重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0年18期 |
3 |
周超;王海娜;李秀环;王伟;慕卫;;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不同虫态甜菜夜蛾的毒力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11年04期 |
4 |
索世虎,孙雪花,闫克锋,马建霞;豫西地区甜菜夜蛾预测预报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5年08期 |
5 |
苏青岚,苏永福;江西宜春甜菜夜蛾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当代蔬菜;2005年08期 |
6 |
苏静;孙小平;;大葱田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09年09期 |
7 |
袁安清;曾春荣;朱树勋;;昆虫生长发育抑制剂防治甜菜夜蛾试验[J];长江蔬菜;1988年06期 |
8 |
曹涤环;;甜菜夜蛾在棉田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山东农药信息;2011年04期 |
9 |
郑朝荣;;甜菜夜蛾性诱剂筛选试验报告[J];吉林蔬菜;2010年01期 |
10 |
张纯胄,陈永兵,胡丽秋;几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1999年11期 |
11 |
郭开彬;李玉晶;;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J];山东蔬菜;2003年02期 |
12 |
;甜菜夜蛾的发生危害及防治[J];农家之友;2001年03期 |
13 |
曹涤环;;甜菜夜蛾在棉田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0期 |
14 |
刘庆年,刘俊展,金宗亭,刘京涛,王绪芬,张路生;大豆田甜菜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探[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年03期 |
15 |
王伟;李秀环;周超;慕卫;;甜菜夜蛾人工饲养技术优化[J];环境昆虫学报;2011年01期 |
16 |
徐金汉;关雄;黄志鹏;;甜菜夜蛾人工饲料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8年02期 |
17 |
张彬;刘怀;王进军;周旭;;甜菜夜蛾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10期 |
18 |
李人柯,林锦英,曹毅,谭雪,徐淑元;由瘟一号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的防效[J];长江蔬菜;1997年10期 |
19 |
肖婷;闫磊;牛洪涛;于天丛;殷复伟;罗万春;;几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年10期 |
20 |
杨宝山;曹兰娟;李俊;李敏;秦利;;甜菜夜蛾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