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粗糙度强化换热技术研究概述
【摘要】:人为粗糙度强化换热技术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加深,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对人为粗糙度强化换热技术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其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
|
|
|
1 |
耿铁;闫丽群;;人为粗糙度强化换热技术研究概述[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2期 |
2 |
施进宇;轴瓦粗糙度对摩擦磨损的影响[J];内燃机配件;1988年02期 |
3 |
周立新,张会强,雷凡培,葛李虎,曾立;人为粗糙度强化传热机理数值分析[J];火箭推进;2004年01期 |
4 |
赵剑锋,王安良,杨春信;基于粗糙度曲线统计特征的接触热阻模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
5 |
陈建华;张贵田;吴海波;夏开红;周立新;吕发正;;高压推力室人为粗糙度煤油强化换热实验[J];实验流体力学;2008年04期 |
6 |
赵剑锋,王安良,杨春信;接触传热表面粗糙度曲线的统计特征[J];低温工程;2003年04期 |
7 |
牛禄,程惠尔,李明辉;高宽比和粗糙度对再生冷却通道流动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11期 |
8 |
杨冬,陈听宽,罗毓珊,汤敏,姚建安;大粗糙度横肋管摩擦阻力与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02年05期 |
9 |
霍福鹏,孟繁娟,钟洪亮,陈佐一,蒋正苗,杨乃铎,孙稳立;提高叶片局部粗糙度对风机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年06期 |
10 |
耿铁;李德群;周华民;;人为粗糙度强化换热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S1期 |
11 |
张夏,周力行;壁面粗糙度对水平后台阶气粒两相流动影响的PDPA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S1期 |
12 |
朱正德;;标准体系的完善提升了零件的粗糙度检测水平[J];内燃机配件;2009年01期 |
13 |
章子侃,常来军;改善挺柱体滚轮粗糙度[J];现代车用动力;2000年02期 |
14 |
阮艺平;张莉;徐宏;;铜表面物理化学有序度对蒸汽冷凝特性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2年01期 |
15 |
陈云富;陈永平;张程宾;施明恒;;粗糙表面形貌对湿润性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
16 |
张佳;吕友军;张西民;白博峰;;超声作用下不同粗糙度表面沸腾换热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9期 |
17 |
龚晨杰;范旭东;;基于发动机运转粗糙度统计分布的坏路面识别研究[J];科技资讯;2008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