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成像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浮选过程中的矿物表面化学性质
【摘要】:国际镍公司比塞默冰铜熔炼厂(IBMPP)在浮选分离辉铜矿与黄镍铁矿过程中,在后面的几个粗选槽中辉铜矿的浮选选择性降低了。给料、精矿和尾矿样品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通过一排粗选槽时Cu的回收率降低了,而Ni的回收率相应的有所提高。尾矿样品中大约含有7%Cu。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考查由于表面化学反应,致使粗选流程浮选选择性的降低情况。提出以下几种机理:不合适的活化作用以及由于溶解作用和Cu与Ni离子的转移而产生的抑制作用;捕收剂缺少选择性,以及在吸附捕收剂以前可能需要先使辉铜矿表面发生反应。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成像结果查明了粗选过程中下述一些表面化学反应机理的问题和控制因素:1)粗选回路给料中的辉铜矿似乎没被氧化,也就是说全都是Cu(Ⅰ)表面化合物,而黄镍铁矿看来已完全氧化成氢氧化物;2)粗选回路尾矿中的辉铜矿已发生较大程度氧化,并且明显地出现了成分和形态都与附着在它们表面上的Cu(OH)2相类似的沉淀物;3)DPG(二苯胍)的吸附主要出现在未氧化的辉铜矿表面的Cu(Ⅰ)质点上;4)在后面的几个粗选槽中,DPG捕收剂在辉铜矿表面上的吸附作用,似乎因细粒Cu(Ⅱ)氢氧化物沉淀物的生成和富集而受到抑制;5)某些离散粒状的附着在辉铜矿上的Cu(Ⅱ)氢氧化物结晶,是在循环水中生成的,而不是由于辉铜矿通过浮选回路时发生氧化而形成的,虽然这并不是在C和D浮选槽辉铜矿表面上Cu(Ⅱ)氢氧化物的唯一形式;6)黄镍铁矿的浮选看来是与附着或包裹未氧化的细粒辉铜矿有关,而不是与直接吸附DPG有关。细粒黄镍铁矿附着或包裹在精矿中的一些辉铜矿颗粒上,因而降低铜精矿铜品位(也就是说黄镍铁矿没有达到完全解离);7)尾矿中的黄镍铁矿颗粒上,附着了较高浓度的已发生较强氧化的细粒辉铜矿,因而降低了铜精矿的铜回收率。
|
|
|
|
1 |
叶芸;游玉香;汤巧治;郭太良;;不同强酸氧化对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0年09期 |
2 |
J·王;罗科华;王荣生;李长根;;古尔胶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机理[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6年04期 |
3 |
朱俊发,徐法强,孙玉明,徐彭寿,张新夷,庄叔贤;Gd-Ni界面的电子结构及其氧化现象[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4 |
M·J·皮尔斯
,李长根,杨歧云;化学药剂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概况[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5年05期 |
5 |
;复杂铅锌铁硫化矿的和谐矿物加工新技术项目通过鉴定[J];金属矿山;2008年09期 |
6 |
胡长柏;1991年矿物加工年评[J];铀矿冶;1992年04期 |
7 |
;《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第十届选矿年评[J];矿冶;2007年01期 |
8 |
;《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第十届选矿年评[J];矿冶;2007年03期 |
9 |
;《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第十届选矿年评[J];矿冶;2007年04期 |
10 |
;《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第十届选矿年评[J];矿冶;2008年01期 |
11 |
;《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第十届选矿年评[J];矿冶;2008年02期 |
12 |
;《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第十届选矿年评[J];矿冶;2008年04期 |
13 |
;《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第十届选矿年评[J];矿冶;2009年01期 |
14 |
戴圣华;通用分离系数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J];铀矿冶;2001年04期 |
15 |
J·A·芬奇
,崔毅琦
,童雄
,李长根;矿物加工教育的未来[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4年02期 |
16 |
吴金明,鲁相林;汤丹铜矿选矿试验研究与实践[J];云南冶金;2005年05期 |
17 |
岳紫龙;李宏建;周亚飞;;江西某钽铌矿浮选药剂调整研究[J];中国矿山工程;2006年05期 |
18 |
邱冠周,黄圣生,胡岳华,刘新星,王海东;强化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
19 |
杨亲民;;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世界著名的矿物加工与冶金工程专家 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王淀佐[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Z1期 |
20 |
宛鹤;何廷树;谢建宏;刘思伟;;磁化处理技术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J];黄金;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