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崔祥琨;郭盛彬;宋旭;;浅谈矿井突水原因及其防治[J];科技资讯;2009年17期 |
2 |
王明玉;多层含水层结构矿井突水灾害的水力学概念模型研究──以焦作煤田韩王庄、演马庄井田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5年01期 |
3 |
王志荣,胡社荣,陈玲霞;河南省煤矿水害的构造控制作用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6期 |
4 |
贾舒;;矿井突水灾害分析与防治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11年02期 |
5 |
吴玉华,郑世田,段中稳,赵苏启,金洪元;任楼煤矿矿井突水灾害的综合分析与治理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1998年01期 |
6 |
孙升林,韩爱英,崔元星,郭彦省,宁书年,杨峰,李毅;华北型煤田矿井突水地震波超声模拟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0年03期 |
7 |
苏荣斌;加强多方位管理 防止矿井突水事故[J];能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
8 |
陈加飞;黄德镛;夏成洋;林友;;应用AHP法评价矿井突水影响因素的权值[J];矿业快报;2007年12期 |
9 |
彭伯高;大型潜水电泵在矿井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1989年07期 |
10 |
牛宝茹,谢玉波;焦作矿区矿井突水原因浅析[J];中国煤田地质;1998年S1期 |
11 |
孙光华;王庆林;;帐幕注浆在竖井掘进中的应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2 |
童敏明;秦海鹏;;矿井突水监测科氏力质量流量计的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9年08期 |
13 |
王明玉,田开铭;多层含水层结构矿井突水过程的水力学概念模型研究[J];中国矿业;1995年02期 |
14 |
吕保民;;矿井导水通道类型及其突水防治[J];山东煤炭科技;2006年02期 |
15 |
孙传军;胡焕正;;注浆治水方案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11期 |
16 |
马江淮;严家平;张海涛;杨建;王健;;井壁破裂条件下底部含水层突水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煤炭;2011年01期 |
17 |
冯现大;李树忱;李术才;李利平;;矿井突水模型试验顶板离层破断数值模拟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8 |
栾经辉;鲍店煤矿突水条件分析[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S1期 |
19 |
;缪协兴教授荣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
20 |
闫志刚;杜培军;张海荣;;矿井突水信息处理的SVM-RS模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