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直接标刻与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为解决刀具在库存管理和生产过程追踪管理中的标识问题,提出了激光标刻与二维条码相结合的刀具直接标识方法。研究了条码划伤和刀具储存等对识别可靠性的影响,以及条码标刻深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影响区等对表面质量的影响。从条码的微观组织、疲劳寿命试验、动平衡试验中分析了对刀具疲劳寿命和动平衡的影响。通过编码,实现了条码识别设备和刀具管理系统的集成。研究表明,该方法对刀具的表面质量、刀具的疲劳强度和刀具的动平衡没有影响,识别可靠性高,为刀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信息追踪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
|
|
|
1 |
;美国身份证件二维条码与智能芯片之争[J];中国防伪报道;2007年07期 |
2 |
;汉字编码技术有了自主国标[J];质量探索;2007年11期 |
3 |
樊旭川;;“神奇的”GM码[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9年01期 |
4 |
逸鹏;条形码技术的新发展——二维条形码(上)[J];印刷杂志;2000年04期 |
5 |
王建华
,纪震
,陈亚杰;基于DSP的嵌入式二维条码识别器[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19期 |
6 |
窦勤颖,姚青;条码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3年05期 |
7 |
付利莉;二维条码(pdf417)的数据加密的意义[J];电子与电脑;2004年09期 |
8 |
刘磊,袁国桃,张锲石,刘恒,梁华刚;基于二维条码的身份证防伪认证系统[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9 |
赵传玉;;二维条码技术在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云南档案;2009年05期 |
10 |
王晓旭;;用二维条码实现内外网数据的安全交换[J];信息化建设;2010年02期 |
11 |
;自动识别技术基础知识(二)[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年02期 |
12 |
朱卫东,张树艳;二维条码技术与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3 |
刘洪;领跑自动识别[J];市场与电脑;2001年03期 |
14 |
;加密技术在PDF417上的应用[J];企业标准化;2003年07期 |
15 |
余雷,陈建新,李革新,李兴军;二维条码:包装工程的新技术[J];中国包装;2003年02期 |
16 |
肖建芳,林东岱;二维条码和数字签名技术及其在毕业证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4期 |
17 |
刘宁钟,杨静宇;基于波形分析的二维条码识别[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03期 |
18 |
李志鹏;二维条码在军用物资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4年01期 |
19 |
张玲,胡东红,孔华锋,刘干;二维条码码图结构特性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20 |
牛夏牧,黄文军,吴迪,张慧;基于二维条码的信息隐藏技术[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