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对积雨云、层状云降水雨滴谱个例对比分析

刘玉超  杨军  卓连根  蔡世敏  
【摘要】:利用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2008年获取的典型积雨云、层状云降水过程雨滴谱资料,通过雨强、雨滴空间浓度、最大雨滴等特征值对比分析了两类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特征。个例中积雨云和层状云的谱宽分别是6mm和4mm,但雨滴算数平均直径都是0.96mm,在过程平均空间浓度上积雨云高了近一倍,达到318m~(-3),而两个例中直径超过1mm的雨滴所占总空间浓度的比例均接近1/4。积雨云强中心和边缘的降水雨滴谱、雨强的差别很大,强中心直径大于4mm的大滴占总雨强的比例达到55%,谱宽达到6mm,而强中心过后的降雨边缘谱宽则小于4mm。稳定的层状云降水的雨滴谱、雨强在时空上存在分布不均匀和大、小滴空间浓度反向变动的特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宝君,李子华,刘吉成,宫福久;三类降水云雨滴谱分布模式[J];气象学报;1998年04期
2 张云峰,黄建平,朱彬;哈尔滨地区雨滴直径分布函数[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宫福久,刘吉成,李子华;三类降水云雨滴谱特征研究[J];大气科学;1997年05期
4 宫福久,李子华,陈宝君,李艳伟;一次北上台风降水微结构演变特征[J];气象科学;1997年04期
5 周万福;;银川平原一次中雨过程的雨滴谱及Z—I关系的个例分析[J];青海气象;2001年01期
6 刘志辉;邹兴奋;;冬春季判断积雨云的难点[J];广东气象;2008年03期
7 樊玲,袁成,张云峰;哈尔滨地区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J];气象;2001年12期
8 褚春燕;初桂华;;非典型积雨云的观测[J];黑龙江气象;2010年01期
9 童乐天;云的基础知识讲座——云的宏观特征[J];气象;1980年11期
10 张铮,刘宝章;一次积雨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和雨水酸度的综合观测[J];气象;1988年02期
11 王扬锋;雷恒池;吴玉霞;肖稳安;张晓庆;;延安层状云暖层中水凝物粒子的谱分布[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2 刘晓莉;牛生杰;;层状云中冰晶繁生过程对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07年02期
13 江祖凡;庐山暴雨雨滴谱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88年01期
14 陈德林,谷淑芳;大暴雨雨滴平均谱的研究[J];气象学报;1989年01期
15 李金辉;罗俊颉;;稳定性层状云降雨量的估算研究[J];气象;2006年04期
16 李德俊;杨剑超;蔡定军;徐亚娟;郭艳君;;降雨型滴谱与反射率因子及雨强关系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年04期
17 赵果;楚荣忠;张彤;贾伟;沈瑾;吴忠元;;偏振多普勒雷达定量测量降雨精度的改进[J];高原气象;2011年02期
18 石爱丽;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概述[J];气象科技;2005年02期
19 李金辉;罗俊颉;;稳定性层状云降雨量的估算研究[J];陕西气象;2006年02期
20 刘晓莉;牛生杰;陈跃;;层状云催化后过冷水分布与演变规律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志;陈勇;;锡林河流域小尺度降雨特性的初步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季风动力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余果;郑国光;蔺洪涛;邵阳;;祁连山山区地形云降水雨滴谱观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进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董鹏捷;;北京地区国庆期间云状宏观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张丽娟;李秀琳;刘瑜;;渭南市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分析[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庆华;;对云天观测记录的一些浅识[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 气象分卷)[C];2006年
6 张小友;张德怀;胡金虎;;人工增雨作业时机的探讨[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7 孙鸿娉;;汾河水库流域人工增雨可行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8 邵楠;;滨州市4.17暴雨的多普勒资料分析[A];2003年“4.17-4.18暴雨”天气过程技术研究总结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李勇增;郑细华;;如何应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观测夜间云[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玉林;杨梅;;江西夏季人工增雨技术条件与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非非;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刘红燕;雨滴谱仪器的设计与雨滴谱资料的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伟;冷云催化剂及其在层状云催化增雨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2 廖菲;河南省春季层状云系结构及其降水特征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3 石爱丽;河南省秋冬季层状云降水特征及物理机制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翟菁;河南省春季层状云系和降水中尺度结构的模拟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5 何晖;层状云中均流对冰核核化增长过程影响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6 杨文霞;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7 李国昌;甘肃省层状云宏微观结构及降水特征的观测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郭启铭;粗糙集理论在积雨云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8年
9 王扬锋;延安层状云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10 陈倩;雷州半岛盛夏对流性降水物理特征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延宏;雷电为什么会与雪花相伴?[N];科技日报;2003年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林之光;“东边日出西边雨”[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通讯员 张磊;防雷专家进村释端倪[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记者 李志峰 关媛媛 实习生 王倩影;市民可真实体验 “风云变幻”[N];重庆日报;2010年
5 江枫;揭开北京香山暴雨之谜[N];中国矿业报;2011年
6 本报编写组;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普专栏之暴雨[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潘俊杰;我国人影技术获得显著提高[N];中国气象报;2003年
8 孙爱华 李培仁;华北层状云降雨观测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强对流天气灾害分类[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0 通讯员 胡玉蓉 陈世清;三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