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积雨云、层状云降水雨滴谱个例对比分析
【摘要】:利用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2008年获取的典型积雨云、层状云降水过程雨滴谱资料,通过雨强、雨滴空间浓度、最大雨滴等特征值对比分析了两类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特征。个例中积雨云和层状云的谱宽分别是6mm和4mm,但雨滴算数平均直径都是0.96mm,在过程平均空间浓度上积雨云高了近一倍,达到318m~(-3),而两个例中直径超过1mm的雨滴所占总空间浓度的比例均接近1/4。积雨云强中心和边缘的降水雨滴谱、雨强的差别很大,强中心直径大于4mm的大滴占总雨强的比例达到55%,谱宽达到6mm,而强中心过后的降雨边缘谱宽则小于4mm。稳定的层状云降水的雨滴谱、雨强在时空上存在分布不均匀和大、小滴空间浓度反向变动的特征。
|
|
|
|
1 |
陈宝君,李子华,刘吉成,宫福久;三类降水云雨滴谱分布模式[J];气象学报;1998年04期 |
2 |
张云峰,黄建平,朱彬;哈尔滨地区雨滴直径分布函数[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3 |
宫福久,刘吉成,李子华;三类降水云雨滴谱特征研究[J];大气科学;1997年05期 |
4 |
宫福久,李子华,陈宝君,李艳伟;一次北上台风降水微结构演变特征[J];气象科学;1997年04期 |
5 |
周万福;;银川平原一次中雨过程的雨滴谱及Z—I关系的个例分析[J];青海气象;2001年01期 |
6 |
刘志辉;邹兴奋;;冬春季判断积雨云的难点[J];广东气象;2008年03期 |
7 |
樊玲,袁成,张云峰;哈尔滨地区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J];气象;2001年12期 |
8 |
褚春燕;初桂华;;非典型积雨云的观测[J];黑龙江气象;2010年01期 |
9 |
童乐天;云的基础知识讲座——云的宏观特征[J];气象;1980年11期 |
10 |
张铮,刘宝章;一次积雨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和雨水酸度的综合观测[J];气象;1988年02期 |
11 |
王扬锋;雷恒池;吴玉霞;肖稳安;张晓庆;;延安层状云暖层中水凝物粒子的谱分布[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12 |
刘晓莉;牛生杰;;层状云中冰晶繁生过程对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07年02期 |
13 |
江祖凡;庐山暴雨雨滴谱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88年01期 |
14 |
陈德林,谷淑芳;大暴雨雨滴平均谱的研究[J];气象学报;1989年01期 |
15 |
李金辉;罗俊颉;;稳定性层状云降雨量的估算研究[J];气象;2006年04期 |
16 |
李德俊;杨剑超;蔡定军;徐亚娟;郭艳君;;降雨型滴谱与反射率因子及雨强关系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年04期 |
17 |
赵果;楚荣忠;张彤;贾伟;沈瑾;吴忠元;;偏振多普勒雷达定量测量降雨精度的改进[J];高原气象;2011年02期 |
18 |
石爱丽;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概述[J];气象科技;2005年02期 |
19 |
李金辉;罗俊颉;;稳定性层状云降雨量的估算研究[J];陕西气象;2006年02期 |
20 |
刘晓莉;牛生杰;陈跃;;层状云催化后过冷水分布与演变规律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