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自聚焦光学双稳态系统的分析
【摘要】:正 本文报告了一种在低光强下运转的纯光学非共振双稳态系统。该系统没有采用常见的法布里—珀罗谐振腔,因而可以在很宽的频带中工作。该系统使用介晶向型列型液晶薄膜(60μm厚,PCB)为非线性介质。由于液晶巨大的非线性折射率系数(0.0025mm~2/W ),该系以在几十~几百厘米~2的低光强下发生跃变。非线性折射率变化产生的机制是液晶分子指向矢在光场作用下的转动。产生跃变和双稳态的机制是当入射光强增加到临界点后,从镜面反
|
|
|
|
1 |
傅文标,郑桂珍;用干涉法测量ZF-7玻璃非线性折射率n_2[J];中国激光;1981年04期 |
2 |
高锦岳;袁建民;L.M.Narducci;;一个带有延时反馈光学双稳态系统中的稳定及无序特性[J];中国激光;1983年Z1期 |
3 |
候靖亚;I.C.Khoo;;薄膜自聚焦光学双稳态系统的分析[J];中国激光;1983年Z1期 |
4 |
李绍文,翟应田;声光调制的光学双稳态实验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5 |
冯喜东;沈柯;;一种新的导致光学混沌的道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6 |
刘大力,徐迈;掺半导体玻璃(SDG)波导非线性饱和的导波测量方法[J];发光学报;1991年02期 |
7 |
郭旗,任占梅,廖常俊,刘颂豪;非中心对称介质构成的光波导中的孤子传输[J];物理学报;1992年07期 |
8 |
H.M.Gibbs,孙雨南;国外光学与光电子学的新进展(Ⅸ)——光学双稳性[J];光学技术;1992年03期 |
9 |
王嘉赋,刘锋,王均义,陈光,王炜;随机共振系统输入阈值的频率特性[J];物理学报;1997年12期 |
10 |
贾谊明;从经典物理开向前沿课题的窗口——混沌运动简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
|
|
|
|
1 |
王浩;丁瑞钦;王宁娟;于英敏;W.Y.Cheung;S.P.Wong;佘卫龙;丘志仁;罗莉;;GaAs/SiO_2纳米颗粒膜的结构与光学特性[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