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兔重度肺冲击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的幼兔重度肺冲击伤实验动物模型,为未成熟肺冲击伤机制和肺损伤救治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致伤驱动压初筛:选取4周龄新西兰白兔16只,随机分为驱动压4.0 MPa组和4.5 MPa组,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以相应的驱动压力致伤,对比2组肺冲击伤伤情。肺冲击伤伤情特点观察:选取4周龄新西兰白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冲击伤组(40只),依前面研究结果,冲击伤组采用4.5 MPa驱动压进行致伤;分别于伤即刻(0 h)、2 h、4 h、6 h、12 h、24 h、48 h及72 h观测动物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肺大体解剖和光镜病理、测定肺组织含水量等。结果致伤驱动压初筛:2组动物均存活,4.0 MPa组冲击波超压为(328.16±4.78)kP a,重度肺冲击伤率为12.5%,AIS评分(3.38±0.52)分;4.5 MPa组冲击波超压为(395.04±11.74)kP a,重度肺冲击伤率为87.5%,AIS评分(4.13±0.64)分。肺冲击伤伤情特点观察:致伤动物均存活,伤后即刻出现持续约0.5 h的精神萎靡等情况,随后动物呼吸和心率等加快,肺出现广泛片状出血和水肿,肺含水量显著增加,多为重度冲击伤,AIS评分(3.98±0.55)分,肺光镜病理以肺组织断裂、出血、水肿,伴炎细胞浸润为主。结论利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采用4.5 MPa驱动压可建立稳定的4周龄新西兰白兔重度冲击伤模型,此模型伤情稳定,可用于未成熟肺冲击伤机制和肺损伤救治的实验研究模型。
|
|
|
|
1 |
Eddie Chaloner;陈星云;;密闭空间内的冲击伤 医生都应该了解爆炸冲击伤患者的基本处理[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年05期 |
2 |
吕凤立;;冲击伤一例报告[J];人民军医;1958年02期 |
3 |
曹炳炎,杨如俊,李焕峰,高正风,李寿坤,李家德;豚鼠冲击伤及其防护[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
4 |
张明良,汪昌业,张国安;烧伤合并冲击伤53例分析[J];北京医学;1986年02期 |
5 |
王正国;郑世钢;杨志焕;周祖贤;沈于干;李应玉;唐承功;张清华;郭瑞峰;吴和平;;冲击伤研究[J];创伤杂志;1986年04期 |
6 |
于润生;;氨灼伤复合冲击伤5例报告[J];创伤杂志;1987年02期 |
7 |
朱国标;杜富春;;54例冲击伤临床分析[J];创伤杂志;1987年03期 |
8 |
俞培荣;;公共汽车内炸弹爆炸所致原发冲击伤[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89年05期 |
9 |
周元国,王正国,杨志焕,唐承功;狗冲击伤血浆组织蛋白酶-D变化与损伤程度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10 |
赵敏,王正国,杨志焕,朱佩芳,刘大维,张均奎;冲击伤肺的定量形态学变化[J];解放军医学情报;1994年03期 |
11 |
王正国;原发冲击伤的发生机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
12 |
施红光,刘久山,陈增明,古秀萍;肺冲击伤并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一例[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
13 |
;舰艇冲击伤的预防[J];解放军健康;2000年04期 |
14 |
邹晓防;李斌;宋卫平;何兰;曹卫红;;肺部中度冲击伤模型的建立[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年03期 |
15 |
王正国;;冲击伤的救治[J];人民军医;1982年06期 |
16 |
李鹤玉;;处理胸腹冲击伤的教训[J];人民军医;1987年07期 |
17 |
赵敏,王正国,刘大维,张清华,王声文,周萍;冲击伤大鼠肺形态变化的定量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
18 |
樊宏;;33例肺冲击伤救治分析[J];创伤杂志;1989年01期 |
19 |
马孝华;杨志焕;冷华光;李晓英;尹友国;;肺冲击伤后动脉血气和X线胸片的改变[J];西南国防医药;1993年01期 |
20 |
黄建钊,杨志焕,王正国,冷华光;狗中度冲击伤复合高速破片致伤的损伤特点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1994年03期 |
|